微信分享图

张永和:中国的建筑设计都是在技术含量非常低的前提下发生的

2011-03-26 20:38:11 张凡

——《艺文中国·设计论坛II》论坛实录系列之一

   导语:《全方位中国设计》展3月23日在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开展,配合展览同时举办的《艺文中国·设计论坛II》尝试立足中国设计语境,调动各领域的“中国能量”通力合作,为中国当代设计的转向提供实验性创作和探讨。来自建筑、空间、工业、产品、平面设计领域以及艺术与研究领域的“中国能量”——邵帆、石大宇、张永和、周伟、AHA联合创作团体在论坛上分别从:材料语言、传统工艺、创新技术、文化传承与转换等角度着手,将各自的文化积淀与对中国美学、哲学以及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理解,融合在具体可感的设计与艺术体验中。 

  建筑设计师张永和从“材料”着手,将“研发”作为设计的重点的“全方位”设计模式

  建筑设计师张永和和非常建筑首次将玻璃钢材料全方位应用于建筑结构,根据天安时间的挑高空间创作了一件建筑装置作品。不同于建筑设计界普遍从“形式”着手并对其过分夸大的模式,他从“材料”着手,将“研发”作为设计的重点,构建了材料——研发——技术——建造——形式的“全方位”设计模式。

  玻璃钢因具有生产低能耗、惊人的轻质高强等特点,经研发成为建筑材料后,运输方便,可使用快捷的装配式安装,基础设计节约,建造无须大型机械,可回收性强……不啻为当代技术体系下的低碳典范。这件作品从材料技术角度呼应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对“轻”、“可循环”等特质的重视,亦体现了建筑与地理环境和空间平和相融的关系。

论坛嘉宾:建筑师张永和

  张永和:建筑设计在中国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管火爆与否,不管创造力多或者是少,都是在一个技术含量非常低的一个前提下发生的,建筑师由于缺乏建筑技术的支持,所以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为艺术家,就是晃荡晃荡之后就可以胡来了,而不是说真的艺术家不胡来,我们假冒的反倒是胡来,所以的确这个不太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自己的工作里,因为我们做了不只十年了,我们还想再挣扎一把,所以觉得这个技术是有很重要的问题,是为了能够把设计往前推,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去面对一些也是新的、也是老的问题,像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强调污染的问题,其实不可能仅仅带着一个态度就可以做的。

  民间的建筑材料在哪儿发展,向一个什么方向发展。其中一个可能性,其实你要看大趋势,像纳米技术的发展、整个材料科学的发展,实际上人们在不断地设计新的材料,有很多材料是可以用到建筑中来的,如果我们可以把很多材料都笼统地称为“塑料”,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在用不同的塑料做一些设计。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像是一个木头和宣纸做的屏风,它是从这家公司用来做厨房台面的人造石,这里边的技术含量是我们用数控机床来雕这个材料,把它雕得最薄的地方,到4毫米,实际上人手的控制很难做到,用计算机技术把这个新的材料雕薄,它最终就透明了,同时也达到用塑料这种材料取代木头和宣纸两种材料,所以这是一个项目。这个材料可能大家猛的一看,也是又眼熟又陌生,这个在伦敦的博物馆做了一个夏天的装置。

  塑料非常地坚硬,等于一个受力结构的潜藏层,我们通过搭这一系列的小亭子再把它发挥出来,而且又是一种不同的塑料实验。这个是去年世博会的上海体育馆,在这个设计里头我们考虑到塑料材料的回收问题,塑料很多基本上是以原油为材料的,另一方面是不是应该把原油烧掉做能源,而不是做塑料;另外一方面,如果塑料可以循环地使用,可以回收,我觉得可能是加大了原油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一个效能,所以这个用的是酸酯,就是咱们用的CD盘的材料回收,然后做了整个建筑外表的这些管线。从一开始用一种塑料把传统设计的精神给延续下去,一直到这儿明确了我们再考虑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问题。

  玻璃钢这种材料是非常普通的,特别是艺术家都非常熟悉,像798隋建国的恐龙肯定是这个材料,就是它代替了金属,所以这里边刚刚说了一个词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词就是“轻”,实际上我们问的一个问题,我们绝对不是第一个,很多都在问,为什么今天的房子还要这么重?重的房子就意味着一个很浪费的房子,要挖很深的地基、很沉的地基,消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在运输上,现在我们用的玻璃钢实际上在刚才的质量上,可以说重量从某种程度上只有1/6,大家可以想像对资源、能源的节省是怎样的。现在这个里面首先是一个玻璃钢管,然后搭上这么一个简单的龙骨体系。包括门板也是玻璃钢做的,整个是轻的。这个结构体系,刚才大家一看这个图也比较明白,其它的构件主要是PC管道,还有一些垂直于这个表面的简易的墙,再加上外部结构整个构成了这个建筑,也就是说玻璃钢、一些塑料管子是用来做承重的。

  最终的质量就是楼上咱们看到的大的片断,那个管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白的,它因为有这个纤维在里头,玻璃纤维在里头所以有一定的质量,整个感觉颜色是很浅的,有点儿淡淡的暖色的这么一个白色。所以这个房子在南京,现在在施工,这个施工方式跟一般的建筑也不太一样,大多数的施工是在工厂里完成的,在现场的组装是非常快的,所以现在这个管子的生产已经接近后期的快完工了。这个是在南京,将来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去体验这个真房子。

  所以总结下来,我们可能谈的是中国设计里边一个非常特定的点,这个点不光是建筑,而且我们觉得其实在其它设计领域里边都有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的一个可能,然后就是突破可能出现的中国设计的情景。谢谢!

  相关信息:

  《全方位中国设计》展和《艺文中国·设计论坛II》致力于将这些个案连接起来,由点及面,构成关于当下设计的积极思考与建设性实践,从而鼓励和启发更多的本土力量加入,让“设计”回到“人”本身,回到“生活”本身,直面中国社会和城市变迁中的各种危机与问题,突破中国设计产业自身的桎梏,融汇成为引导社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正面力量。

  于2010年2月27日在旅游卫视开播的《艺文中国》是国内第一档高端跨界艺术文化访谈节目。《艺文中国》由中国资深艺术策划人翁菱领衔策划,聚集近百位顶级艺文精英倾力参与,以全新视角解读当代中国30年艺术变迁之路,与观众一同见证——“艺术,改变当代中国的另一种力量”。 配合电视节目,《艺文中国·设计论坛》全年举办两次,诚邀各界贤达,坐论天下设计事。通过系列现场活动,形成活跃、深入、权威的设计交流平台。2010年6月5日成功举办了题为“中国创造 – 产品设计的新力量”的第一次论坛。

(责任编辑:张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