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华:我们处在一个天生复杂的社会环境里
2011-03-26 20:45:38 张凡
——《艺文中国·设计论坛II》论坛实录系列之五
导语:《全方位中国设计》展3月23日在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开展,配合展览同时举办的《艺文中国·设计论坛II》尝试立足中国设计语境,调动各领域的“中国能量”通力合作,为中国当代设计的转向提供实验性创作和探讨。来自建筑、空间、工业、产品、平面设计领域以及艺术与研究领域的“中国能量”——邵帆、石大宇、张永和、周伟、AHA联合创作团体在论坛上分别从:材料语言、传统工艺、创新技术、文化传承与转换等角度着手,将各自的文化积淀与对中国美学、哲学以及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理解,融合在具体可感的设计与艺术体验中。
AHA对“中国设计在今天的语境”一题进行了细致又不落窠臼的研究
图为AHA联合创作团体作品《中国设计在今天的语境》
作为年轻一代创作者和研究者的组合,AHA联合创作团体在这次展览中扮演了集观察员、研究者和艺术家于一身的角色。他们对“中国设计在今天的语境”一题进行了细致又不落窠臼的研究。他们把对今日中国设计产生影响的语境因素,纳入中国传统素材、西方影响力量、现在进行时等三条线索,以一种非学院的开放的态度,搜集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文化现象和民间信息,其思考和研究的成果,则以观念装置作品的形式在展场呈现。他们为展览贡献了一种充满朝气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察视角和实践态度。
论坛嘉宾:青年创作群体AHA代表孙华
孙华(AHA联合创作团体代表):去年我们接到了为中国设计展做一个作品的部分展览,其实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的时候非常关注的一个大话题。因为我们这一拨人,我们六个人年级比较相仿。
翁菱:你们几个都是80后的?
孙华:有一个77,剩下还有85、还有86的,还有81的。
周榕:有没有90后的?
孙华:这个还没有,希望以后能够吸入。因为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正好是处在设计特别膨胀的一个快速的状态里边,我们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工作,脑子里有很混乱的东西在身上不断地流淌,可能大家能够看到我们这个年龄段做的设计,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但是并不太说得清楚,不像前边的这些设计师他们有很成功的经历,能够做出非常明确的观点。
我们其实是比较典型的在教育体制下,在这种快速的时期里边的一批人,我们想如果这样研究来重新梳理一下影响我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所以才选到了中国摄影的语境,这个语境关系很多是通过我们的视角开始的。
我们在制作设计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各种流派的影响,于是乎一出手就构成什么一步到位似的,但是这次研究我们有了一定的思考,于是乎我们就不断地搜索边角料各个方面的资讯,包括各种东西,我们把这个拿出来才形成了今天看起来非常碎片化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在研究之前和研究后,尤其是在研究的最后阶段,我慢慢觉得开始解脱出来了,因为有一个状态是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整个思维惯性,包括工作方式都是在互联网这种大状态下形成的,包括资料大部分是从互联网上获得的,这个时候,对于知识的这种珍稀化的感觉,就是它影响着我们的前进。
那么如何思考中国设计也变成我们更想看到的事,尤其一个是中国东方传统,还有西方影响下的大的前提下,我们处在一个天生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如何思考今天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兴趣所在,所以我们就臭味相投地凑在一起展开非常有趣的一个行动。
翁菱: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
孙华:我们的作品大家可以看到从这个开始一直到这个展程是我们的区域比较大,当然我们六个人,所以还好了。主要是一些研究工作,从那边通道上大家可以看到从中国人体的经络认知开始分析,我们觉得很多文化要对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开始可能是比较好的一个切入的角度,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一直在比较墙右边的那一刻,比较那一部分的东西,其实那一部分是我们学得更多,而左边中国这套很少学到,但是在搜索的时候,发现中国的经络,包括中医,包括我们的这些匠人文化,就是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创造会发现是非常奇怪的,当然从现在看我们感觉很奇怪,就是那个根。
右边是我们今天的现代科技、西方科技影响的东西,我们在不断地比较它们两个放在一起的状态,会发现原来我们受到的冲突是非常大的。我们刚才说过我们做摄影是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尤其在前几年和一些国外设计师交流的时候会发现那个东西更符合他们的传统和思考,而我们其实很尴尬,于是乎,我们就只能说在做设计的时候做得越来越像某个设计师,或者越来越像什么时候的大师,可是总是不是,就是那种尴尬我们内心是很不束缚的,
在这样两种比较之下,我们就重新看到西方科技诞生以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化符号的影响,同时我们反过来看在东方的那一片产生的创造,那些东西在我们一般的观点上来讲是很丑陋的东西,在一般我们的观点上来讲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的想象,只是说对于他们又不像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又不是西方的真实体现,就变成非常尴尬的,无论是玩具也好,产品也好,各种各样都可以看得到,这种东西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不觉得这个东西简单概念是说很好。因为这些问题会反映到我们身上从来不具备这样的问题,怎么做设计?就变成我们其实非常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互联网的搜索,我们的资讯已经远远地覆盖了、超过了呈现的这个东西,这些整个的呈现和搜索,其实更像我们现在互联网搜索的状态,就是它不成系统,它成碎片化,包括有一些失控的状态,我们在这样的下,我们思考设计,我想可能不简单地是追求哪个国家的标准,更多的是我们今天反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全方位的东西,就是这样的情况。谢谢!
相关信息:
《全方位中国设计》展和《艺文中国·设计论坛II》致力于将这些个案连接起来,由点及面,构成关于当下设计的积极思考与建设性实践,从而鼓励和启发更多的本土力量加入,让“设计”回到“人”本身,回到“生活”本身,直面中国社会和城市变迁中的各种危机与问题,突破中国设计产业自身的桎梏,融汇成为引导社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正面力量。
于2010年2月27日在旅游卫视开播的《艺文中国》是国内第一档高端跨界艺术文化访谈节目。《艺文中国》由中国资深艺术策划人翁菱领衔策划,聚集近百位顶级艺文精英倾力参与,以全新视角解读当代中国30年艺术变迁之路,与观众一同见证——“艺术,改变当代中国的另一种力量”。 配合电视节目,《艺文中国·设计论坛》全年举办两次,诚邀各界贤达,坐论天下设计事。通过系列现场活动,形成活跃、深入、权威的设计交流平台。2010年6月5日成功举办了题为“中国创造 – 产品设计的新力量”的第一次论坛。
(责任编辑:张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