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南方都市报:别放大“地球一小时”的象征意义

2011-03-28 09:18:09 王石川

  3月26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正式举行。全球共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熄灯接力,中国有86个城市加入到“地球一小时”活动(3月27日新华社)。

  集体熄灯一小时,初衷良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一两年来,也有人不断表达担忧,比如有一种声音认为,突然集体熄灯,会造成瞬间的电压发生强大波动,从而造成供电线路瘫痪,甚至冲击和损害全球的供电网络。这种担忧已被证明多余,据专业人士称,“地球一小时”能减少的用电量主要是来自照明用电,这部分用电量在国民用电总量中大约只占10%,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就有限(3月25日人民网)。

  此外,更有人表达了对熄灯一小时的过度乐观,刻意放大熄灯的意义。实际上,熄灯一小时只具有象征意义,它表达的是人们对自身状况的关怀,释放的是一种应对气候的决心。一方面既然在活动中减少的电量微乎其微,就没必要放大其价值。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提防一种倾向,即熄灯不仅没造成节能减排,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费。比如不少人熄灭了电灯,转而采取点蜡烛的方式,而点蜡烛比用电无疑更具损耗性,因为点蜡烛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以不低碳的方式来宣传低碳环保,有点好笑。还有人将家里的灯熄了,而是选择驾车出去逍遥,驾车所造成的损耗,岂不是同样比开灯大?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在公众心中颇具环保精神的明星,近年来一再号召公众减能节排,甚至大讲特讲熄灯的意义,但吊诡的是,正是他们,却拥有多辆大排量轿车,更不要说身穿令人不能容忍的貂皮衣服了。由此而言,这样的环保倡导,因其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就无法形成积极的正面意义。

  熄灯一小时,只具有象征意义,我们不能陷入形式主义之中,不能一方面参与熄灯,另一方面又大肆消耗能源。更不能因这个时候熄灯了,而在其他时间耗费能源时心安理得。

  众所周知,我们正在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行动。因此,不能把“地球一小时”仅仅当做一个熄灯仪式,要全面理解它,就应该把握住其内核,即传递和践行环保理念、节能理念,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事实上,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可以节能减排,比如:循环用水,节约水资源;少用打印纸,节省纸张;少开私家车,多选择公共交通;自带环保袋,拒绝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当然,节能减排并不代表仅仅节省,还可以选择替换,比如更换节能灯泡等。

  还需提及的是,节能减排不只是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对一些政府机关来说,更应该如此。调查显示,有的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耗电量,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在一些机关,“窗外阳光明媚,窗内灯火通明”,“人已去,只留长明灯”的现场此起彼伏,更有甚者,明明开着空调,窗户却敞开着,这就是所谓的“开足空调、开窗换气”;明明规定夏季开空调的条件是,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但空调屡开不鲜,空调调得温度之低,简直如冰窖般……诸如此等,并不鲜见。至于公车,不少是大排量的,消耗能源无疑更巨。在此语境中,政府机关更应该节能减排,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地球一小时’活动是一个仪式,代表公众保护地球的信仰和参与改变的愿望。”有学者如是说。诚然,我们既要把熄灯当做一种仪式,更要读懂它所蕴含的深刻理念,把节能减排当做一种融入生活之中的信仰,节能减排才不是虚妄之谈。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孟玉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