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林:传承 创新
2011-03-31 20:50:12 马书林
当代中国画画坛的精英大多都受惠于传统的严格训练,依凭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素养统驭着中国画坛的学术走向,并能各领风骚。即便是当代前卫艺术的主要骨干多数也是在学院完成了其早期知识储备和艺术转型的铺垫。但如何让优良传统更好的服务于时代,在继承中创造,在坚守中突破是艺术家们始终探索的课题。即要在继承传统中超越传统,冲出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升华自我,又不能誖离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精髓,也就是说既要推陈出新又不能面目全非。这其中对尺度的把握体现着每个画家的不同理解,造就着当今画坛的各种画风。在艺术实践中有些艺术家往往远离传统,寻求不断翻新的前所未有的表达形式,在人们未曾有的视觉经验中来酿造标新立异。当然每个艺术家都有选择自己艺术语言的自由,使自己作品推陈出新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作品的品位是每个艺术家的追求。我们艺术家都是在用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某种追求从事着自己的艺术实践。无可争辩的是无论那一种类型的艺术家都应以创造做为艺术实践的前提,因为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真正的艺术作品就是产生在不断冲突中的矛盾得到平衡与化解中,而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就是艺术家不断解决各种矛盾而达到作品的视觉平衡和谐的过程。
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核心思想是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天地万物的和谐,这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精神。当一个画家在对中国绘画精神、中国画造型语言规律有了充分认识与理解后,能否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及当代人文精神得到充分体现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在文化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增加新内涵的当今时代,做为一个当代画家如何使现代文化,现代信息注入作品中,如何使时代精神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是每个画家该殚精竭虑的去追求的。如果说画同一个题材,表现方式都百年不变,今人模仿古人,学生模仿先生,创作模仿他人,自己模仿自己,甚至十年、二十年画法相同,甚至于构图都不曾改变,语言雷同,形式方法雷同,笔墨技巧毫无变化,时代特色又从何而言。不要说时代,就连年代特点都无从谈起。因而如何使中国画这一独特的画种在今天即具有传统的民族精神又具有时代特征,尤其是时代特色是当代每个中国画画家在水墨实践中每时每刻始终都要思索、追求、探索的课题。我们品评艺术家的作品,现代不现代,传统不传统笔墨技巧和方法如何,并非是唯一重要的标准因素。而更重要的是笔墨是否表现出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是否表现出画家有别于他人的观察方法和视觉角度;而发自内心的自我感受是否得到充分的表达才是最为重要的。尤其在今天艺术风格各异、形式丰富多彩,多元文化并存,艺术理念与形式百花齐放的信息时代,每个艺术家更不能被传统技法束缚,寻求艺术个性,在继承中创造,在坚守中突破才是艺术创作中每个画家要去努力追求的。我们的权威者们更要以包容的心态扶持创新者,尤其不能以固有的知识架构与规则品评新颖的作品。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都应拥有一席空间。
从我个人偏爱的角度说:我喜欢看似笔墨洒脱自然,而细细品味起来在狂野中亦有规则章法“自由而中矩,无意中而得意”的作品。我认为作画大可不必给自己以界线,不必担心不伦不类。只要使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工具作画,一个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中国画画家,无论怎样求变, “迹受之于手,手受之于心,心受之于自然”,就一定会体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精髓和审美情趣。中国画的语言方式即有其它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又有与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而对于中国画的表现工具笔墨宣纸属性熟知掌握的程度,会对中国画创作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无可厚非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典范经验昭示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发挥中国画笔墨及宣纸特有工具和材料的独有风采,另一方面又不能为其工具材料、笔墨语言形式所限。以艺术家独特而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去感悟再现画家对历史传统、哲学思想以及今日现实社会人文精神的深层理解,使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美的表现形式达到高度和谐统一,这才是当代中国画画家创作中要把握的关键。
而实际上,画家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平衡各种矛盾的过程。当一个画家掌握了笔墨传统技法之后,最重要的是对画面上艺术形象、结构、形与形之间相互关系的整体把握。能否将画面上的每个个体符号纳入秩序产生合力,是一个艺术家综合修养、综合能力的体现。
我在中国画水墨实践中深深感悟到:笔墨本身是没有边界。但是从笔墨泼洒的偶然性到必然性的驾驭,却是需要画家多次重复实践才有可能进入到一种自由状态和理想境界。只有对工具材料属性的熟知,才能在自由自在无边界的水墨中寻求方圆规矩,在作品创造过程中不断寻求平衡,在平衡的过程中达到在无意的自然中把握必然。我一直认为中国画创作是在物我两忘中求得放浪形骸之外的一种体验。我非常痴迷于自然流露,自然的而无需刻意追求。因为自然是本真与率真的释放,自然是笔与墨的有机融合,自然是对东西方文化的综合理解,是精神情感与审美需求的最自由最朴素的存在方式,是画家思想深层挥之不去的梦想与意象。要达到自然的境界尚需要画家不断平衡其做画过程中的多种矛盾,有时还要敢于打破费尽心机得到的平衡,因为有时大胆破坏已有的平衡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新形象的新感受。而每一阶段上不断出现的视觉形象静与动,黑与白,和谐与对抗,张力与平衡,粗糙与精细,形形色色的视觉肌理变化等方方面面的矛盾,总会牵引我新的思索和构想进入一种新境界。所以我现在做画从不先拟草稿,意在顺其自然,始终处于自然创造新语境中,以画面上随时出现的点、线、面及各种形象符号,组构新感觉,进入新的秩序、新的完美。当然每一阶段的打破都需要胆识和勇气,需要敞开胸怀,真情才有可能淋漓尽致的释放。释放前的广取博收,融通艺术修养,才会使知识修养、视觉修养淋漓尽致的自由流淌,达到“自然”天成的最高境界,凸显出一个画家审美修养与技术功力完美结合的深邃情怀。
中国画创作是在墨色干湿、浓淡、点线形象疏密的构成中经营幅面的整体气势,展示出画家对物象特有的灵性和形式特征。只有在继承中创造,在坚守中突破,才能凸显出其鲜明的时代个性。也即是说物象在笔墨传达中不仅仅只视为某一具体的物象表露和传达,而是一种使物象真正成为精神寓寄的载体,成为一种艺术品味的追求;成为一种深邃意境的探索;成为一种精气神的袒露;成为画家一种理想视觉综合美感的展示,使作品所溢散出来的形式感产生或铿锵阳刚之美,或坦诚率真之美,或洒脱自然之美,或文雅飘逸之美,或宁静高远之美……。所以创作中应不拘成法才有可能出新,才有可能突破。创造过程之中当然也可以借助现代摄影、民间美术、综合设计、现代西方绘画以及多种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法来解构重组笔墨语言形式。在绘画创造的不同阶段上以意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泼墨泼彩与线条的互补、交汇融合中,刷新水墨面貌,建立画面水墨秩序,重铸水墨画中的精魂。
如果让我来形容我做画的状态,可以说伏案绘画实践几十年,由工笔转入写意,废画无数,反反复复不断摸索,孜孜以求,似乎已经是从有了才画的必然王国转入到画了才有的自由王国。从初始朦朦胧胧肆意涂抹无具体形象到洒洒脱脱于梦醒梦幻之中,作画时态常常无酒自醉,心血奔涌,物我两忘,信马由缰。心无负担,笔无重缚,常常忘却烦恼,忘却忧愁,全身心得以释放,始终处在一种笔墨全无界限,漫无规则,恣意水墨,干湿浓淡的视觉符号的不断转换之中。而当作品即将完成时,心态会逐渐转入自然放松,心境平和的整理状态。每当此时我会兴奋的回望我画的是“我”。
2008年6月18日
(责任编辑:张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