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创作,是关乎人生的事”

2011-04-10 15:02:00 刘瑜

31位国际创作人在华·美术馆呈现创意明天

朱铭《立方体》

  这是包揽国际30人、跨越30年的一份创意榜单,有标杆性大师、有创意中坚、也有备受推崇新生力量,这又是一个人的30年创作历程和际遇,回顾过去、关注当下,并叩问未来。4月8日下午,“What’s Next三十乘三十创意展”在位于深圳华侨城的华·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5月25日。

  展览以在中国设计界大名鼎鼎的香港创意人黄炳培30年创作历程为线索,邀请了他先后际遇的30位对他产生非常大影响的国际创作人,包括靳埭强、朱铭、中岛英树、山本耀司、王序、原研哉、John Clang、施德明、马可、蔡明亮等,跨越平面、雕塑、时装、建筑、摄影、音乐、电影等多种领域进行创作。展览以黄炳培的30件作品一一对应30位创作人的30件作品,形成对话姿态。同时展出的还有黄炳培与30位创作人通过现场录影、书信、邮件、blog、电台节目、skype、电话等方式形成的一对一的访谈资料,力图共同传递对于未来的思考。

  据悉,该展在华·美术馆首站展出结束之后,将于7月6日至8月9日在香港港岛东举行展览,随后还将巡回亚洲其他地区。此次活动将通过对谈、展览、论坛、出版物及公众推广等多重形式向观众全面展示,试图引发公众对“What’s Next”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在乎你怎么看”

  黄炳培自号“又一山人”,从广告创意、设计、摄影、录像,到如今以“社会义工”的身份参与不同领域的创作,30年间颇有建树。在他30年创作中遇见的第一位大师级人物为靳埭强,在靳埭强看来,黄炳培擅长在生活中挖掘新题材、新元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他对红白蓝布料的情有独钟,将草根文化元素,化腐朽于神奇。

  出现在8日创意展开幕式上的黄炳培,既为参展者,又为策展人,其身着的T恤前后书写着“未来”和“过去”的字样,胸前徽章字迹也清晰可辨——“生命,在乎你怎么看”。如果低头步入展厅,你会发现地塑上的文字一步一问,诸如,“我们站在哪里”,“为什么我们在这里”,“我们想去哪里”,“怎么去到那里”,“有没有到达那里”。

  其经典“红白蓝”处处可见,并被应邀的一些国际创意人作为创意元素。以色列设计师David Tartakover在“红白蓝”的背景上加上一幅黑框眼镜,以此指代总是戴着粗框黑眼镜的黄炳培,“透过它,你可以感受到他的世界观”,David在海报中说,“我喜欢又一山人的视野以及他看世界的方式。”

  据黄炳培介绍,这个展览从策划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通过包括自己在内的31位参展人,希望能够将创作的意图、目的以及各自价值观传递给大众。他说,“30年我不停在问,何谓创作,为何创作?”而他给出的思考是,创作,是商业的手段;是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怀;是社会议题的灵感、对话、发声……;是关于人生的事。

  探视其后价值观

  30组作品传递着来自不同背景、年代、领域的创作人对自我与社会的认知,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从其只言片语的对话中,可以探视他们创作背后的价值观,以及推动其创作的源动力。

  展览分别以“社会”、“理想国”、“时间:生命”三个部分划分为三大展厅。位于展厅1楼的雕塑《立方体》是台湾雕塑大师朱铭突破性新作的首次正式展出,阐述“人类创造立方体,却被立方体所框”的人性命题。从立方体这一形状出发,实际上可以扩及到外在空间建筑、制度与社会以及人类整体深层的内在思想。此外,已故马来西亚广告及电影人Yasmin Ahmad倡导实现本土民族融合与社会团结的广告作品、中国服装设计师马可搜集的边远地区农民的日常衣物以及德国设计师何见平、香港艺术家黄国才、设计师李永铨、建筑师吕文聪,都透露出对现实社会强烈的参与意识。

  现实的种种困惑更令人期待未来,于是一幅幅“理想国”的图景一一展现: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用《设计中的设计》寻找设计的本质与意义;英国国际殿堂级摄影师Nadav Kander将镜头对准现代化与大工业侵袭下的三峡和生活其间的人们,在《扬子——长江》系列里,这原本同源共指一物的两个名称,俨然已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与气韵的指代;又一山人回应的摄影作品《烂尾》瞄准了经济急速发展背景下诞生泛滥的特殊产物——烂尾楼,寄语“人生不应该烂尾”的希望……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