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丹青名家楹联特展于中国国家画院举办

2011-04-18 21:39:33 谢易彤

开幕式现场

  继中国画四条屏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顺利开展并获得广泛好评之后,“丹青名家楹联特展”作为此系列手卷与四条屏的接续也应运而生,于2011年4月18日下午,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了开幕仪式。

  作为系列展的策展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秘书长余根晖向我们谈及展览策划的初衷:手卷、四条屏、楹联、中堂这些传统的经典形式都独具美学特色,但在中国画发展看似繁荣的现在,却渐趋疏远,因而这样系列的展览希望能唤起艺术家回到这样的传统经典之中。

  楹联,承载着历史的文学艺术形式

  楹联是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楹联这种表现形式极富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意涵,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

  楹联既是一种历史形式也是一种文学形式,体现了当代画家对于书法创作的态度。一幅楹联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书法和对联两个层面,书法是直观的线条艺术,对联是内在的语言艺术。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的线条、形质及书法韵意。

  丹青名家表态补足书法功课

  参与此次展览的有周韶华、欧豪年、李宝林、王涛、杨明义、刘大为、程大利、吴悦石、龙瑞、冯远、范扬、范迪安、曾来德、马书林、董浩、杨晓阳、卢禹舜、吴为山等18位艺术家,所邀请的艺术家都是享誉画坛的丹青高手,他们不单在绘画领域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他们更在自身的专业之外有着综合、全面的艺术修养。将绘画的写意精神、绘画从书法中借鉴的笔墨关系在名家所创作的楹联作品中很好的展现深刻的文化意义。

  周韶华就“写意文化”谈及自己的观点并风趣表态

  写意文化中的“写”就是指对书法,任何成功的艺术家都绕不过书法这门功课。同时在社会多元化的格局中要占有一席地位,也要强调艺术的本土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写意文化,写意文化不过关就很难有中国画的特色弘扬。要打开风气,中国画家要特别重视书法的修养,并且周韶华谦虚且风趣的谈到自己对于书法练习的不足,并严肃表态要在晚年重点补上书法这一课,使自己的书法能够与绘画匹配起来,真正做到写意书画。

  书画同源有新解

  应邀参加展览的各位画家,以他们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来诠释书法与绘画、文学的关系,他们将自身惯用的具象思维转变为线条艺术的抽象思维,这本身即是一种自我的提升与超越。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曾来德在接受采访中谈到:这次展览是具备明确的学术指向,就是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中国绘画的传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文人画和写意画,写意画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而“写”就是书法,“意”便是诗词人文,这种写意画是过去由书法家和文人创造的,就是苏东坡等人创作的绘画体系。但到了二十世纪,社会环境的急转直下,我们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和伤害,画家也不例外,因而便有部分艺术家开始到西方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将书法和文人的元素从内在中剔除出去,然而绕着地球转了一百年,发现西方救不了我们,我们又回到起点,来重溯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更有意义的是他在本次展览中,就书画同源这一探究已久的老话题给出了颇具新意的结论: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就如同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可以相互独立,却无法绝对的独立,只有以有效的方式相生相伴,才能繁衍共生。我们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历史应该是北宋以来的文人画、写意画的历史,而正是由当时的文人及书法家创作了文人画,所以从一开始书法与绘画就不可分裂。我们再来看美术史记载的前辈们,凡是在历史中取得杰出成就的绘画大师,没有一个没有研究过书法创作就成为大师的。

  此次展览不但可以视为一次以书法创作为内容的高水准的展览,同时也将成为美术界的一次重要展事,参展作品所体现的各位艺术家的才情、修养、内涵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注入时代新文人气息的国际性传播,这是时代赋予中国画家新时代的文化责任。

  据悉,“丹青名家楹联特展”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学术指导单位,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每位参展艺术家分别提供5件书法对联,展出近100件精湛作品。展览将展至4月22日结束。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