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侗:不指望赚钱,希望延续文化本身

2011-04-25 08:55:30 徐绍娜

  寻找广州的特色书店·经营篇

  也许每个读书人都会有着这样的记忆,无论去到哪个城市,只要时间一长,总能发现这个城市的购书、读书好去处,而这些去处往往不是那些大而浩瀚的书城,而是一些与阅读趣味相当接近的充满特色的小书店。在一座城市居留的时间越长,对这座城市的小书店也就越深刻,很多人甚至参与或见证着这些小书店的发展变迁。

  在广州,也有或者曾有过不少特色小书店占据着广州读书人记忆中的美好部分。然而,随着购书、读书方式的变化,尤其是网络书店和网络阅读对实体书店和阅读方式的冲击,我们不难发觉,不知从何时起,所有这些都已显得很不一样,再也罕有那些流失在小书店里的散漫时光,再也难见那种在小书店里偶遇读友的快乐,当人们以习惯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些曾经带来美好阅读时光的一隅,却发现:那些隐藏在城市里的特色小书店,大多数已经不复存在!

  是的,这些和地点以及读书人契合在一起的小书店,已经在这个时代渐渐失去了固守的能力,只有少数还揣着阅读梦想的人,依然在坚守这块贫瘠的阵地。就在本个阅读日当天,广州博尔赫斯书店的创办人陈侗,就在小洲村开张了又一家博尔赫斯分店。那么,让我们沿着记忆和现实的轨迹,看看目前的广州,还有哪些依然具有打动力的特色书店吧。

  对话特色书店经营者

  对话人:陈侗(博尔赫斯书店创办人)John(资深书店从业者)

  ★关键词繁荣

  “以前我们有过一天营业额1万块的成绩”

  记者:广州特色书店在上世纪90年代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当时整个小书店行业是怎样的状况?

  陈侗:最繁荣的时候,像高校的周围,一般都有二三十家特色书店,像中大这边就有“树人书屋”、考试书店等,当时博尔赫斯还在美院。盈利的也基本是90年代那会,我们有时候一天能卖出1万块钱的书。

  John:对于特色书店来说,那时候真的是一个繁荣时期。当时很多地铁机场都是特色书店供货,运营情况是比较好的,每天门店的销售额也比较高,而且书店有个好处,没赊账,开门就有资金流动。就你供职过的学而优来说,在2006年前后,运营情况都是很不错的,也开了很多家分店。

  记者:当时主要是什么原因令小书店如雨后春笋?

  陈侗: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复兴和90年代经济基础的提升,个体书店开始抬头,而国有书店则开始出现衰退、积极性不高,这时小书店正好乘虚而入了,渐渐就形成了规模。那时候外界条件也很好,一方面是店面租金低,几百块前就有不错的店面,另外,买书的人流也多,大多数小书店都是盈利的。

  记者:当时身边是否有很多人萌生创办特色书店的想法?

  陈侗:是有人会来请教我。但我都劝说不要办,我不想鼓励他们砸钱在这上边,最后却草草收场。(你有预见到现在萧条的境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外界条件的改变,做这个真的是不会赚钱了,一个是利润低,一个图书不是生活必需品,损耗也很明显,书旧了以后没人要,也有一些书看似很热,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好的生命力。

  记者:那是什么样的契机和勇气,令你想到在小洲村再开一家博尔赫斯的分店?

  陈侗:事实上还蛮随意的,我也不了解这里的阅读环境,只知道这里有很多学生、艺术家朋友,再就是这里没有什么书店,来这就是做一个榜样吧。其实我有一段时间也已经打算不在书店方面再下功夫,但我在教学当中又发现,阅读对学生是相当重要的,但现在很多学生不看书,我就觉得老说着也没用,还是要用行动去感染他们。那我就把这个店搬到离大学城更近一点,把事情做得好一些,让他们感觉到,哪怕只是当做一个样板书店。

  ★关键词冲击

  “这个很正常,我们完全接受事实”

  记者: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会常听到特色书店难以为继的抱怨,特色书店也纷纷倒闭?陈侗:应该是最近这十年都是这样的情况吧,抱怨说“生存困难”的是因为他们指望这个事情,要么通过多种经营,要么干脆关门,所以能够看到他们在随着环境做出调整。我不指望这个赚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现在也不管书店的进书之类的事情了,很少和其他书店接触。博尔赫斯也没有盈利,一直都是亏损的。我做这个就不能指望它赚钱,只是希望它对人的自我价值、自我认识和文化本身的延续有点作用。刚好最近这几年我自己的经济状况好一点,所以才坚持下来了。

  John:我在书店待的近几年,确实感觉到民营书店的生存相对之前,是比较困难的。

  记者: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陈侗:现在这种状况也是很正常的,网上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很大,再者读书的人群少了,大家本身购书的热情也不够。最可怕的是网络对阅读的冲击,现在很多人都没有时间看书,每天网络上的信息已经够他花时间的了,不可能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看书。

  John:主要是因为租金上涨和网上书店的冲击。学而优之前也有因为书店租约到期或新续的租金太高而关掉分店的情况。

  陈侗:我认为租金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大家都跑网上买书了,那相对来说租金的负担就变成更大。关键还是教育环境的问题,阅读的人群少了。

  记者:像现在开一家新的小书店,投入大吗?每年的盈亏状况如何?

  陈侗:这个不好说,也无所谓啦。像小洲分店这里装修和设备投入可能有十万块,这十万块靠这个店肯定是赚不回来的。如果有读者在这里看了书,记下书名,然后到网上去买,我是不反对的,因为我给他提供了一个样板店。他到网上买,便宜一点,对他来说有好处。换个角度讲,我也不用天天去进书。

  记者:似乎有一段时间,特色书店也流行办文学沙龙等以吸引人气?

  陈侗:不能去想这个问题,不可能赚钱的,我只是当作玩一样在做这个事。我非常清楚我能继续下去是基于什么,理想可以不放弃,但必须要有经济基础,而且这个基础还不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那种。这些沙龙什么的,都没有用,那只是一种幻觉。书店也一样,它欺骗自己说赚钱了,其实只是建立很多三角债。

  John:真正的读书人都是谦卑的,不好表现。小团体的还行,大众的沙龙活动很难搞,所以很难普及。

  记者:看到那些书店的消失会不会有一种惆怅的感觉?

  陈侗:不会。我们完全接受这个事实,这个事很自然的嘛。很多房子十年二十年后也要拆,因为它是临时的。很多时候读书人是很冲动去做一件事情,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但你要是一点临时的心态都没有,那就永远不要开张。所以我们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让自己少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我想把事情做得好一点,令人吃惊一点,我是没有问题的,很有信心。但我不是豁达,只是有条件去做,要是要考虑经营的话,那我肯定就不行的。

  ★关键词前景

  “不要有在书店挖第一桶金的想法”

  记者:针对特色书店目前面临的困境,作为经营者,有考虑过哪些改进措施?

  陈侗:要是所有特色书店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像我这样就没有问题了。比如让房地产老板或是一些大艺术家、演员来做这样的书店就没有问题了,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或者能拿到赞助,那么这件事就可以做下去,我们也是自己赞助自己。但是,千万不要是那些热爱书的人或者做小本买卖的人去做,因为他们的钱用完就没有了。很多人爱书,就投点钱进去,以为开个书店能赚钱,结果往往是把钱赔了之后生意也完蛋了。我也不主张在书店挖第一桶金的想法,做艺术要靠拉赞助的,要是没有赞助就要靠自己卖作品,要是作品卖不出去那就很麻烦了。

  John:面对这些困难,管理人员肯定是天天都在想改进措施的。学而优以前有试过会员制、会员活动、定期促销、店面主题书展等,也创办了自己的网上书店,花了很多精力,但因为是民营资本,很难有竞争优势。

  记者:对于广州特色书店的前景,你是怎么看的?

  陈侗:我觉得还可以。我在广州还可以开分店的,一个分店的成本不是很高,但我可以造成一种假象,好像这个事情真的很“旺”,大家也许就都跟着做。目前大家需要的是鼓励吧,制造一个假象把这个市场搞起来也未尝不可。我觉得做这个还是要有责任心,不能被利益遮住了。

  John:我个人觉得按现在这样的状况下去,民营零售或许会越来越少,特别是在租金很高的城市。以后或许只能是有地产的商家来做,或者大环境发生改变,比如政府出台措施、对网上书店的管理等。当然也有可能以后民营书店都关门,变成网上书店自己要落地做个体验店,或网上书店收购民营书店……这个我也没有认真想过。

  记者:目前业内对小书店生存现状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

  陈侗:要看什么人来做吧,我做这个书店其实是和一位朋友的一句话有关系:她说卖出书她很高兴,她自己就很享受这种卖书的快乐。我觉得这就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做生意有什么快乐呢?做小生意甚至会让人家笑话的,但是卖书不一样,书不是一般的商品。

  John:尽人事,听天命,以前该赚的钱都赚了。现状即使困难,但是做一个自己想要的人文书店还是没问题的,很多书店的创办人都是文化人,这是他们的理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