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湘溪:定格生活的微缩空间
2011-04-29 09:16:37 陈煜堃
张湘溪+微缩空间
张湘溪小贴士
年龄:1980年生
职业:艺术家
爱好:养鱼
私房地址:作品(电视机壳内)
墙上的架子堆砌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沙发上躺着的靠枕和毛公仔,卧室里凌乱的床铺和衣物,灶台上还没来得及洗的碗筷,还有客厅一角正在播着某个综艺节目的电视机,以及透过窗帘映入屋里的夕阳……这就是艺术家张湘溪的“另类空间”。
然而,这不就是南方城市中再典型不过的出租屋场景吗?何以见得有半点另类之处?不要着急,种种的疑问将在这样的“真相”中找到答案:你眼前“五脏俱全”的家庭场景统统是出现在一个27英寸的电视机里,而且还不是来自某个电视节目的画面,而是触手可及的、以假乱真的模型空间。
与往期有所区别的是,本期“私房志”介绍的,不是现实中的空间,而是虚拟却又真实的一个空间里的“空间”。
复刻还原过去生活状态
张湘溪微缩景观装置系列的首件作品,就是复刻还原了他曾经呆过的小屋和那时的生活状态,名字叫做《为了忘却的》。
“做好一件雕塑很不容易,看着学长们越做越大的毕业创作都被迫滞留在学校里历经风吹雨打,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想着还是实在一点好,完了还能往家里搬。”
出于这样一个几近玩笑似的初衷,2007年的夏天,即将告别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张湘溪完成了一件多少有点令人惊诧甚至是不解的毕业创作——装置《为了忘却的》。在作品背后,他经历了从雕塑艺术家到“设计师”、“装修工人”、“水电技工”、“木匠”、“针线工”、“屋子的男主人”等等若干个身份的转换。
接下来的四年里,张湘溪又完成了《回家》、《保留计划》、《独自等待》、《民工宿舍》、《我的工作室》和《四世同堂》等六件作品。
方寸之间可见乾坤
今天,在他那跟生产车间相去不远的工作室里,一台电视、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三件作品还在井然有序同时进行中。“开工至今快一年了,虽然雇了助手,但也仅仅是能看到雏形。”始终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张湘溪,坦言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尴尬”状态。
从春运后的一截空车厢到破败不堪的旧房子,从集体宿舍的艰苦岁月到四世同堂的温馨日子……在那方寸之间见乾坤的微缩空间,张湘溪以被窥视和窥视者的视角,挖空心思地还原了一个个我们熟悉的生活细节与痕迹。明眼人还能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这些空间里,发现艺术家有意为之的一种错位透视效果,在二维与三维的视觉迷惑中,作为观者的你不得不对亦虚亦实的现实世界重新去思考、辨析。
像是电视中的一个节目
两年前,以此作品登陆连州摄影展的张湘溪就曾与策展人鲍昆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这件装置作品并非影像,拿到这里展出的理由是什么?”对于鲍昆先生的问题,他的回答是,“装置中的所有物件和光线都是按照电视机屏幕的平面视场的透视要求做的,在观看电视的适应角度内,不仔细观看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电视屏幕中的一个节目,它符合电视的收看视觉要求。”
从生活的细节,到作为媒介的电视,两者都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经验。张湘溪定格生活、记录痕迹的袖珍景观,开启了观众那些忘却的记忆,这一被还原的有限“真实”所引发的想象可以说是空间无限。
自言自语
不会说话,没有文字,也不存在画作中的某种表情……它是静止的,它是被定格的一个个生活细节。在这样的每一个空间里,细节尤为重要,正是眼前散落在你我生活中那些熟悉却又被忽略的细节与观者进行对话、发生交流,共同完成作品。
——张湘溪
众说纷纭
“动静相生的袖珍场景,观众作为窥视者的介入,让人深切地体味到普通家居生活的‘真理’与时代宿命。”
——艺术策展人胡斌
“亦虚亦实的世界里仿佛在述说着主人一段铭心刻骨却留守不住的故事,主人是不是希望时间能永远定格在这默默无言却意味无穷的一刻?”
——艺术家陈克
“忘却的记忆或许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存在的空间,平平淡淡的生活犹如行云流水稍纵即逝根本没有痕迹,但当我们凝神关注张湘溪这件装置作品,它开启了我们心灵中封存已久的记忆之门,那是一个跨越时代的岁月空间”
——艺术策展人满开慧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