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民:路不只在两点之间
2011-05-03 09:31:23 未知
2011年4月29日,艺术北京2011.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新馆举办。作为本届艺博会独家官方网络合作伙伴的新浪收藏频道,现场采访了台湾大未来林舍画廊的负责人林天民。以下为访谈的文字实录。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艺术北京新浪会客厅。现在来这里做客的是大未来林舍画廊的负责人林天民先生。您好。
林天民:您好,大家好。
记者:大未来是扶持与推动常玉、朱沅芷、陈荫罴、赵无极,乃至中国早期名家林风眠、吴大羽、关良等艺术家的作品的重要画廊,而这些画家的作品现在享有极高的身价。当初大未来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所推广的艺术家的?
林天民:这个问题问的很好。首先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收藏这个概念是先从价值收藏开始,当时我在推广所谓的华人第一代海外艺术家跟国内第一代的艺术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怎么样把价值体现出来。这些人,在五四运动以后去了国外学习,到欧美等国,然后再回来等等,可是经过中间这半个世纪各方面的因素,让他们没有办法真正去体现出他们应该有的价值。在这方面,因为我比较喜欢研究美术史,以前也是做19世纪、20世纪的西洋名家的作品,我都推到日本去。日本的艺术经营者和收藏家,都是专业知识很强的,这个训练给我很大的认识,就是华人里这些重要的第一代艺术家,为什么这么委屈呢?
经过很多的途径,去发现、去接触这些第一代的艺术家,把他们引进到国内和台湾,一起来推广。当时在国内的美术馆,也做了很多活动,就是要让他们的价值重现,也使他们应该有的地位让大家有充分的认识。当然,那时候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赵无极先生的《向杜甫致敬》,在巴黎的一个小拍卖场才卖20、30万法郎,08年秋天,在香港佳士得拍出4700万港币。我们让老一代艺术家的价值和地位能够体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价值认同,充分反映了市场的价格,现在只是阶段性的价格而已,再往后,随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崛起,会有更多的很有钱的资本家,他们会更认同精神价值的存在性,然后用他们能力所及的价格,去反映出老一代艺术家应该有的历史和美术史的地位。这些老先生常年在海外,作为华人艺术家来讲是很辛苦的,在那样的环境被认同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让他落叶归根,回到了祖国,回到血缘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地方。这样的工作,我自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能够让这么多专业领域的人士和这么多收藏艺术的爱好者们去认同,我想这应该是艺术经营者一个最大的成就。
记者:走进艺术北京博览会现场,第一眼就看到大未来林舍画廊,你们这次带来了哪些作品?我发现有半数是台湾艺术家的作品,半数是大陆艺术家的作品,您在布展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想法?
林天民:十几年来,我跟主办单位的负责人董梦阳先生都有配合,我也一直在北京参加艺术博览会,也因为这么长时间的合作,也给我比较固定的门脸上的位置,我把华人第一代艺术家经营起来之后,画廊的第二代,像林岱蔚、林岱隆也参与了画廊的经营,让我产生想法,与欧洲这二十几年来的接触,感受到很多欧洲资深的画廊就是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延续下来经营的资深的老画廊,我称之为艺术贵族,因为他们有很多很重要的大师级的作品一直在家族的画廊里,一直延续。也因为这一两年,我的第二代,能够这样来参与经营的时候,我很深刻地体会到,过去经营第一代、第二代重要的艺术家,像刚刚你提到的之外,还有赵无极、王怀庆、许江等等,不胜枚举,我必须要经营第二代,明天的经典,明天在美术史上的艺术家,必须要发掘和交流,这次展出的像刘炜、向京、王怀庆、苏笑柏等等,还有台湾主流的当代艺术家。透过这样的策略和平台,让两岸艺术家,能够做充分的比较和交流,不管是在创作的内涵上,或者在价格上,都能够多一些深入的接触。将来整个华人的当代艺术家,不分哪一省的,都应该全面走向国际,这就应该做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充分去做相互的交流和评比,这是我的愿望。
记者:不久前,大未来林舍画廊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您对大未来林舍画廊的期待是什么?您希望把它建成什么样的画廊?
林天民:我在台北金融危机之后,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画廊地点,很合适,就买了下来,对我来讲人生要很知足了,这么好的地点被我买到了。接下来北京在12月30号开幕,就像开幕画册里面提的题目:路不只在两点之间,这意味着整个大未来林舍画廊的发展,不只在过去20多年,也不光是在台北大未来和北京大未来之间,也不光是我过去20多年经营的艺术家和现在的新生代艺术家,我想是一直在延续、发展的想法,是一种持续的经营。
我一直认为北京将来会是华人当代艺术市场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在北京雍和宫护城河边找了这么一个地点,也是买下来的。我没在外面跟其他的画廊扎在一起,就是希望让我的第二代,能够在不同的两个点之间,做更多的线,乃至于将来跟其他国际的画廊合作,变成面的发展。当然我需要更多艺术家的资源,所以我在北京买了这个画廊,就是希望落地生根,脚踩得踏实,跟北京的艺术家能够做面对面的接触,能够做比较长久计划的一种发展,同时,除了两个儿子参与外,女儿也回来了,慢慢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多,我相信能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说北京这个画廊发展的蓝图和想法。
记者:您认为在台湾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大陆复制吗?还是在大陆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策略?
林天民:我这几年发觉,到了北京,或者说大陆,这潭水很深,跟台湾艺术的发展不是同一个方式,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天所要去经营的,是一个艺术产品,我们所有的念头就是如何去发掘艺术最核心的本质——对价值的存在和理解。我一直跟第二代画廊的小孩说,要坚持一点,怎么样用你的专业发现好的艺术家,画廊的经营就跟藏家一样的心态,做一个收藏性的画廊,今天如果你认定这是好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自己本身都没有办法去收藏,如何让你的藏家信任你,跟你一起收藏这个作品?讲的白话一点,这十几年我真的没想到画廊能挣这么多钱,也因为我当时收藏了很多作品留在仓库里面,今天的价格跟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了,十倍、二十倍的都有,赵无极先生跟我一再讲,画廊不在大小,而在你的库房里面有多少好东西,所以我一直希望就我的能力所及,尽量在我收藏的仓库里面多放一些将来经典的艺术品。
记者:您觉得和大陆的画廊相比,您的优势是什么?
林天民:我只能说是过去收藏的这些作品,包括大陆的一些藏家,他们都常常问我过去经营的这些赵无极等等大名家的作品,然后同时延伸到其他艺术家,也能够同时跟我收藏。不可否认,大陆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市场,跟台湾市场经营的方式有点不一样,但我还是坚持一些原则,是希望给所谓收藏性的藏家提供好的作品,能藏得住,三年五年十年以上。有很多我过去的一些藏家,能够在收藏作品上得到巨大的效益,这个效益包括名声,甚至于资产,存得了20、30年,甚至有20多年的老藏品,放在客厅、卧房、餐厅,已经变成了感情上很深的交流了。这个是我最得意的一件事情。
记者:您非常重视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谈到艺术价值,一定要放在艺术评估体系里面,才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同。您认为国内有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价值评估系统?
林天民:这是一个很私密、主观、个人的看法。当然我刚才一直强调说,好的艺术家,好的艺术作品,是不会被委屈的。这次新潮艺术家在台北拍卖,即使被委屈了20多年的作品,市场还是会还他公道的。这个评估,就是以美术史作为一个参考,成千上万的艺术家里面,你怎么知道哪位艺术家将来会在美术史上面有地位,这个是需要专业的研究,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但时间会证明很多事情的。
记者:在经营层面,您是否计划在台湾更多的推广大陆艺术家,在大陆更多的推广台湾艺术家?
林天民:是,这是我的一个期待。也是我经营的策略。我现在开大门走正路,我今天把重要的大陆艺术家推到台湾,让我们不仅仅收藏常玉、赵无极,也多一些去接触大陆杰出的当代艺术家,我们通过办展览让他们得到比较好的收藏。当然相对应的,我也把台湾的当代艺术家,送到北京来,也希望透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跟大陆其他的画廊做交流,有一个共赢的策略,让两岸艺术家能充分接触到不同的艺术爱好者。这是我很积极的一个策略。
记者:您在台湾拥有非常雄厚的客户基础,在大陆您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新的藏家群体?
林天民: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在国内和美术馆、和专业机构打交道将近有20年的时间了。不管是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乃至私人的机构都有接触,一开始,我是想把两岸艺术家,还有我手上过去经营的艺术家,做比较广泛的推广。我还相信一点,当推广收到一个价值认同以后,所谓的藏家,你不找他,他都会找上门来。这两三年我特别有感受。去年开幕展以后,在大陆不断有收藏家打电话给我,或者约我见面,或者跟我看作品,甚至于还有国内其他的画廊跟我联系,谈怎么样合作。这些都是与日俱增的一个状态,像这次的艺术博览会,我很明显就在这里发现了几位收藏家,跟我买了一些作品,我想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以后要发展的一个基础。而且我认识的这些收藏家,属性都蛮好的,不像外面所说的一些所谓投资的、投机的,我目前接触的一些藏家,相当有内涵,都有让我感到很惊讶的专业水平,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我更要努力办好展览,得到更多藏家的认同,这是往后要做的工作。
记者:希望您在更广阔的空间开创出更大的未来,谢谢。
林天民:谢谢。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