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海派美术馆"满月" 引发业界对海派书画关注
2011-05-04 08:12:54 李君娜
“五一”期间,位于新乐路和富民路口的藏真海派美术馆成了不少美术爱好者的一个惊喜“发现”:免费开放的展出空间里,林风眠的《渔业丰收》、朱屺瞻的《搏斗风雨中》、程十发的《大炼钢铁图》、应野平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谢稚柳的《翠壁高阁》以及刘旦宅、张培成的《人间知己》等海派名家原作,让人目不暇接。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首家海派美术馆,藏真海派美术馆三月底正式开馆。“满月”之期回访该馆,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从展出情况来看,人们对海派书画的喜爱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市场对海派书画的关注长期不足,成为海派书画价值始终被严重低估的原因之一。
海派书画需要有一个“家”
对于海派书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美术史上逐渐崛起一个被称为海派或海上画派的画家集群。它以上海为活动中心,吸纳并且引领着苏、浙、皖乃至更大地区的艺术力量,其画家阵容之浩大,绘画风格之纷繁,以及得时代变革风气之先的显赫声势和深远影响,均超过此前所有的地方画派。
“对于上海的画坛,我一直以为是个浩瀚的海。”当代海派艺术代表性人物程十发在《上海中国画名家作品》序言中这样写道。程老生前也曾多次感慨:“上海100多年来的海派书画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有专门的艺术馆来陈列这些作品。”长期以来,建立一个专门收藏展示近现代海派经典绘画的美术馆,是几代海派艺术家的愿望。但在藏真海派美术馆开馆前,上海有大大小小十多家美术场馆,却没有一家专门收藏和展示近现代海派经典绘画,也没有一家美术场馆设有近现代海派经典绘画的专门展示厅。
画作价格三十年间万倍增长
一片期待中,海派美术的第一个“家”终于诞生。藏真海派美术馆开馆首展展出的近百幅作品,都是从上海知名收藏家、藏真海派美术馆馆长万峻池的3000多幅海派绘画藏品中精选出来。万峻池说:“1979年,上海办了海派十大家画展,我买下了展出的八件作品。此后三十年,我见证了海派书画作品的万倍增长,有的单幅作品甚至达到60万倍增长。”同样是在1979年,万峻池从程十发手中买下了《傣族婚礼图》,“当时程十发先生的市场画价是15元一平方尺,这幅画我花了30元钱”。而他最早收藏的一副海派书法作品则是用半包“飞马牌”香烟换来的。
海派美术馆开馆一月来,几乎每天都有观展者询价,都被馆方工作人员婉拒了。万峻池解释:“我不卖画。对美术馆来说,稳定而持久的馆藏作品是立馆之本。从我个人来说,办海派美术馆是为了回报这些海派画家的厚爱,并完成他们的心愿: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些书画作品,也让海派书画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价值提升也需不间断努力
在万峻池看来,海派大师如任伯年和林风眠的作品风格都影响了齐白石的画风,堪称齐白石的老师,但前者作品的市场价格远低于齐白石,“这不合理。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海派书画长久以来大都养在深闺未人识”。首个海派美术馆的设立,能否让海派书画作品走出“深闺”?万峻池表示,海派美术馆将在一年内举办10个左右重量级展览,推广和展示海派艺术家作品。“如果海派画家个人的作品足够优秀,我愿意免费提供展览场地为他们举办个展。”
随着海派美术馆的成立引发业界对海派书画的关注,业内人士也提出了更多问题:上海的日渐国际化与中国画的中国化之间应该呈现怎样一种关系?主流的海派创作机构是仅仅发挥地处上海的地理优势吐纳世界艺术风云,还是应该担当起将海派绘画推向世界的职责?作为都市文化的产物,海派绘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性,让更多人接受、喜爱?面对新时期的新课题,新一代海派画家还需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郭志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