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品投资的四大误导性观点

2011-05-09 08:51:34 未知

  当前,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理财新宠,目前的有关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媒体发布,比如市场评论、拍卖数据、市场预测,其核心部分已经进入资本操纵阶段。由于许多幕后资本庄家的造势策划,许多误导性观点纷纷出炉,归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艺术品金融的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大多数人将“艺术基金”的推出看作艺术品金融的时代到来了,但他们不明白“艺术基金”和“艺术基金会”的区别。艺术金融的核心是指基金会制度。这两年在当代艺术圈不绝于耳的“艺术基金”,实际上只是一个理财产品,并非艺术基金会。理财产品只相当于通过艺术品购买产生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资本借贷,并不等于以艺术基金会的捐赠免税、金融抵押为基础的机构投资,艺术金融的真正核心内容是艺术品具有捐赠减免税和资产抵押的金融立法,但作为理财产品的“艺术基金”并没有这两项功能。由于中国的国情,私立的慈善和艺术基金会的金融立法十年内不可能获批。如果艺术基金会制不建立,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和银行的机构资本不可能大规模进入市场,因此,艺术品金融的时代未来十年都难以到来。

  2)当代艺术是资本投资的避风港

  当代艺术是最好的投资工具的观点为数不少。但当代艺术只是一个收藏对象,并不适合作为一个投资对象。当代艺术品不是一种类似房产的刚性需求,它的艺术史地位和市场价格都是极不稳定的。房价因为市场波动下跌,但在下一个经济周期会自然上涨;而艺术品暴跌后,一般不会再度上涨。这几乎是世界各国20世纪的艺术市场史的铁律。可能一段时间因为市场炒作和营销使一部分艺术投资人和经纪人盈利,但更多的艺术投资人则深受其害。将当代艺术作为投资产品,整体上只是有利于少数人的暴富,但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整体发展并无好处。

  3)艺术明星已占据国际艺术家财富榜前十名

  胡润曾经搞过一个艺术财富榜,他根据各大拍卖的交易成绩将国内的明星艺术家列入财富榜,胡润排行榜的一个编辑有一次采访我,他也承认胡润排行榜财富计算的依据是有极大水分的。这个水分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很大。中国的拍卖数据水分太大,比如某个明星艺术家的作品秋拍,向社会公布的成交价是1000万,但这一千万有可能是假拍,或者他私下以三百万成交了。另外,拍卖公司公布的成交价,可靠性不如股票市场的股价市值。胡润的企业家财富榜是根据股价市值计算的,这些数据基本上是有证监会监管的,但国内拍卖公司的价格发布目前是没有监管的,其实就是拍卖公司的几个人就定了。

  更可笑的是,有一个艺术网站发布了一个世界艺术家财富榜,国内的市场明星居然占了前十名的一半。于是不少媒体宣称中国的艺术家已经引领国际市场。实际上,国外真正卖得好的当代艺术家是不上拍卖的,比如里希特并非卖不过张晓刚,只是人家不送新作品上拍卖。如果只根据拍卖成交额计算财富,西方富得流油的艺术家当然排不进前十名。但如果这些人出场,中国F4等明星恐怕前一百名也进不了。

  4)金融危机后,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波暴涨期很快到来

  金融危机后,至少八年不会再有暴涨期。当代艺术经过市场的暴涨期,事实上正在进入“常态化”。所谓常态化,是指大批量、高价格购买当代艺术品的投资行为以及短期内艺术品价格的迅速翻倍现象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少量艺术品的谨慎收藏。

  “暴涨”是一个艺术品投机和投资时期的概念,但艺术市场的常态化将会使“投资”逐渐向“收藏”过渡,拍卖公司也将逐渐退出当代艺术交易,画廊业将会逐渐取代拍卖公司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要交易平台。事实上,不可能出现一波接一波的暴涨行情,这只是艺术经纪人、投资人以及要出货的庄家组织的话语造势,其目的是为了诱使新一波藏家接盘。

  当代艺术市场正在出现一个由艺术投资人、经纪人、拍卖主管和操盘手组成的造势同盟,他们通过介入媒体、拍卖做局、年度艺术评奖、官商联合、办美术馆、影响政府的市场政策等方式,试图建立一个以资本的艺术营销为导向的保证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逐利原则,不断诱导出价更高的买家,利用艺术品生产充分的暴利。但唯独缺乏最核心的基础,即对少数人的创造性的追求及其奉献精神,艺术最终是由此来推动的。没有这个基础作为支撑,单靠资本和商业营销为推动力的艺术市场注定是没有未来的。

  中国艺术界的批评家、画廊业主、艺术家以及艺术收藏家都应该批评和抵制资本对艺术品市场的操纵和做局,否则当代艺术来之不易的局面就像足球一样,一时之间富了少数人,但整个行业的学术生态被严重破坏。这个迹象已经出现了,从2005至2010年,几乎大部分在台面上的曾经被批评界认为不错的艺术家现在都创作乏力,这是由于他们前五年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市场营销和社会交际上。实验性的艺术空间和艺术杂志在2005年前后还在活跃,但至今几乎全部消失。

  当代艺术尽管进来了大量资金,兴办美术馆、艺术空间和媒体,但大部分都是由不懂艺术的团队在操作的。这就形成了一种“资源浪费型”的发展模式,本来这些资本是可以迅速创造中国艺术的奇迹的,但现在当代艺术的资本操作越来越像香港和大陆的娱乐圈。众多参与艺术媒体的年轻编辑缺乏足够的知识背景和引导艺术潮流探讨的能力,在各种艺术网站和杂志上,关于投资人、画廊老板、艺术明星和市场预测的信息铺天盖地,这些人不应该成为艺术媒体的主角。

  艺术媒体的娱乐化和财经化是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大部分艺术媒体上的所谓权力资本人物和市场预测信息都是不靠谱的“外围”传说,比如某某亿万富翁收藏家和投资人,实际上,几乎大部分在当代艺术圈高调出场所谓大藏家不过是操盘手,这些钱并不是他的,但艺术媒体的记者总是神秘而趋之若鹜地追逐这些“金主”。事实上,当代艺术的这种“拜金”现象正在毁掉过去二十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前卫形象。

  当代艺术创作及市场正被一群艺术掮客和资本操盘手搞得乌烟瘴气,当然,我并不相信这种艺术资本主义会有未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