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学者:日本陶业祖师为在宜学艺的古彭城人

2011-05-11 08:51:46 赵辉

  日前,徐州学者杨世明向记者证实,经过多年苦心研究,他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紫砂界的一个历史谜团,证实日本陶业祖师金士恒是在宜学艺的古彭城人。

  金士恒是公认的将宜兴技艺向海外传播的第一人,但他是何地人一直成为紫砂史上的一个谜,也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在《中国紫砂收藏鉴赏全集》中,有多处关于金士恒的论述:金士恒、字子友,清代光绪紫砂名工。光绪4年,应邀赴日,传授给鲤江方寿、杉江寿门、伊奈长等紫砂“打身筒”制法及陶刻装饰技法,使得当地的朱泥技术更上一层楼,出现了小型精巧的作品。

  今年63岁的老新闻工作者杨世明对此关注很久,退休后沉心于紫砂史和壶艺理论探讨,每年数次往来于徐州与宜兴之间,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但始终没有一个确凿的证据或者史料能证明金士恒的身世。著名考古学家、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长宋伯胤也曾考证,金士恒是安徽徐州铜山县人。杨世明曾写信请教宋伯胤“是安徽徐州,还是江苏徐州”,江苏有徐州,安徽有宿州,宿州有南徐州之说,但历史上宿州并没有“铜山县”。

  在2008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只“竹制印盒”上的刻款让金士恒的身世之谜浮出水面——清代光绪年间的江苏“彭城”人。杨先生在网上查看了相关资料:盒盖和盒身都镌刻铭文,落款为“彭城金士恒又记”,而书法风格和刻法技巧与以往拍卖的金士恒印章极为类似。此印盒流传于日本,竹盒上墨书“金士恒造竹肉池 乐古堂珍玩”,盖内墨书“明治十五年求之”。从竹盒的书法看,应该为购买者的墨迹。

  据此,杨世明肯定,金士恒是江苏徐州人。徐州古称彭城,而宋伯胤的考证,金士恒是安徽徐州铜山县,应为目前的徐州铜山区。同时,杨世明近期来宜考证期间,在蜀山脚下找寻到与金士恒同时期的著名制壶艺人汪升义的后人潘俊辉。据潘俊辉说,祖上曾有提及一苏北人在宜学艺,主攻朱泥小壶,后赴日,但具体姓名却无法追忆,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情。受此影响,汪升义主攻朱泥小壶,期待有一天能远渡重洋。这也从侧面否定了金士恒是安徽人之说。

  市陶协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金士恒的籍贯一直争议很多,但在宜学艺后赴日,成为陶业祖师的事实却不可磨灭。金士恒13岁随瞿子冶学艺,1878年东渡传艺。他第一次用全手工镶接成型的制壶方法让那些虔诚的日本徒弟眼花缭乱。当第一把器型饱满、优雅灵动的朱泥茶壶呈现在人们眼前时,他轻松地嘘了一口气,然后从腰间解下一枚印章,稳稳地打在壶底,那图章上镌刻着六个字:大清金士恒制。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马国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