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存在的几点误区
2011-05-13 08:55:01 崔如琢
用科学的手段对艺术品进行保真处理是必要的,但是,中国画的鉴定保真比较复杂。首先,鉴定一件艺术品的真伪,就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在世艺术家能够百分之百确定自己作品的真伪,则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连艺术家自己都难以确定的作品,对外人来说难度就非常大了。它需要鉴定专家有很高的鉴赏力、对画家有很深刻的了解。因此,鉴定中国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仅凭科学手段鉴定中国画是不可能的,书画的鉴赏鉴定跟经验密切相关。要通过研究和技术手段的辅助才有可能达到鉴定的标准。好的拍卖行有很丰富的经验,拍卖的作品很少有赝品。
目前,在鉴定保真方面有一些误区。比如说,有很多人让画家的亲属鉴定画家本人的画,这就造成了误导。鉴定每一个画家的作品都是需要专门的修养和技术,并不是画家的夫人、子女所能做的。很多人为了安全起见仅仅相信家属的判断,结果就出现了很多赝品。因为,鉴定本身是一门学问,与亲情是没有关系的。很多艺术家的家属既不画画也不写字,根本不具备鉴定书画的专业素质。鉴定画作的真伪还是要请真正的鉴赏知识丰富、修养深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通过辅助科学手段来鉴定。
还有一个误区是,很多人只相信美术学院教授的眼光。实际上,鉴赏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并不是说,美术学院的教授就一定都懂得鉴赏。有很多教授只会画画不懂鉴赏。特别是近现代大多接受了西式的美术教育的人,鉴定中国画的水平非常低。比如说,有人相信中央美院的教授就一定会鉴定,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一定懂画。有些人仅仅是搞理论的,有些人只是在某一个领域里是专家。比如鉴定玉器的老专家,人们相信他也懂画,而如果他本人也太过自信,就很容易出现谬误。因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多数专家只是在某个领域里的专家。
在某些领域内的专家的分类甚至更加细致,比如,研究“四王”的专家不一定能看“四僧”的画;研究吴昌硕的不一定能看齐白石的画。这需要非常准确的专业知识,要非常仔细的研究某一领域的作品。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有时候出现赝品也不见得是坏事。有了对比鉴别才能提高认识。就像我们读的历史一样,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真实的,也有很多伪史。历史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只有靠提高鉴赏者的修养才能鉴别。
好的作品相对容易鉴定,但一些大家的应酬画、不太好的画比较难把握。有些名画家在世的时候,将自己的绝大部分好作品全部出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保真的方法。而些画家留在民间的作品很多,就比较难办。
还有很多画家自己画过的画,没有留在自己的手边,时间长了,自己都未必能鉴别出来。如果要做在世画家的作品保真工作,最好办法是画家在完成每一件作品以后做一个证书。在证书上有自己的防伪标志、手印、指纹、提拔、图章等,然后存档。卖画的时候,把证书赠给收藏者。这只是技术上的鉴定保证,但真正的鉴赏家是看画的。我自己也做收藏,一般我会先看画。艺术大师是有相当的修养的,比较容易辨别。差一些的画,本身就不成熟,反倒不容易鉴别,但也可以通过研究一些书法、裱功、纸张等等来区分。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