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冰12日大英博物馆开展
2011-05-13 09:19:20 未知
徐冰的助手苏州小伙陆新在大英博物馆布置作品。
本报讯(记者 姚永强)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徐冰个展《背后的故事——7》今天在大英博物馆开幕,新作是以清代苏州画家、“四王”之一王时敏山水作品为蓝本的当代艺术作品。他的助手陆新是位苏州小伙,参与了此次创作并独立完成了该庞大而又复杂的装置工程。
该作品是徐冰博物馆艺术设置的系列创作之一,也是陆新独立布置完成的又一件巨制。此装置由一个体积可观、生动的光箱构成,给观众第一感觉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效果。徐冰以一贯的手法将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清代苏州画家王时敏1654年所作的山水画演绎成当代艺术。大英博物馆的这件作品让苏州受众似曾相识,时间倒流至2006年10月,徐冰在贝聿铭的邀请下来到苏州,为新落成的苏博新馆制作《背后的故事——3》,从此徐冰在苏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艺术印痕。
据陆新介绍,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和许多国际博物馆的屡次邀请之下,徐冰开始创作以《背后的故事》为题的系列作品。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在“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的展出,陆新单独飞往美国纽约,完成了《背后的故事——6》的装置工作。之前这个系列的前六个装置都是横向的,直接对应中国山水画手卷的形式。而这次在大英博物馆的创作是首次模仿中国传统竖轴画垂直的模式。
《背后的故事——7》约6米高,由一个木制框架和磨砂透光的有机玻璃的光箱组成。在徐冰的指导下,提前十多天来到英国的陆新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成材料,如树枝、玉米壳、麻、报纸以及从伦敦不同角落找来的废弃物,装置在磨砂的有机玻璃板背后。据陆新介绍,这些物品与磨砂玻璃的距离构成了徐冰所要的造型语言,如果这些物体靠近磨砂玻璃板,玻璃板的另一面就会显示出清晰的形象,但当物体与磨砂玻璃板相隔一定的距离,其形象就会模糊起来,就像中国水墨画在宣纸上晕染的效果。对距离的巧妙调控,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从正面看,像是一幅典雅的中国传统山水竖轴。但当观众看到装置背面杂乱的物件时,则看到了空气中风景画的真实来源。
(责任编辑:张嘉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