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介语境下的艺术评价机制
2011-05-15 09:47:13 未知
今天,在商业和营销的强大动力作用下,艺术评价机制的各个方面往往先于艺术品而合成,有时艺术品还在襁褓之中,评价体系已经操作完备,且先声夺人。因为只要有了相应的阐释性批评,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均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在当代艺术活动中,无论是在两头猪身上写字,还是在人体上捆绳索;无论是在交通繁忙的大街上砸玻璃镜子,还是给穷乡僻壤的山石涂油彩,都不能难倒阐释型批评家,正应合了那句名言,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阐释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意义进行阐释,还能对其无意义作出合理的解释。且阐释不仅面向作品,还可面向艺术家,面向社会环境。因为阐释性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达成某种规范和统一,而是为了使批评更加丰富,更有内涵和包容性。
阐释的机会也是金钱运作的机会,金钱在后现代语境下也是一种阐释力,这种高强度的物质阐释力,在传统和规范越薄弱的场所,越容易发挥作用。尽管当代艺术家的主观愿望是在其创造中追求独特的艺术价值,但是这种独特性在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之前,先要受到金钱的检验。于是,模拟的艺术评价体系就有了大胆发挥其造势功能的空间,有时似乎作品的生命力取决于造势的持久性。应该说,当阐释性批评本身成为当代艺术的先决条件和组成部分时,所有跟艺术创造相关的条件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而其中最值得警惕的变化是金钱的介入,它既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命运,也左右了批评的方向。
——摘自《文艺研究》2010年第12期,蒋原伦文
(责任编辑:张嘉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