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缘文化与现代水墨历史
2011-05-16 09:32:05 未知
当代水墨市场前景可待
近几年在中国内地市场,影像、油画、装置、行为等当代艺术领域异常热闹,就连一直冷门的雕塑也开始预热,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自主品牌的当代水墨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平稳冷静的状态。
当代水墨的展览、评论研究相对较少,当代水墨市场也没有出现火爆的迹象,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纳入国际资本运作的范畴,国际藏家的收藏热情未见高涨,国内投资收藏相对于传统水墨以及其他当代艺术所占比重也比较小。当代水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中,都还没有真正地进入主流,一直处于国内与国际市场两难的尴尬境界。
地缘文化催生新需求
严格来说,当代水墨处于相对冷静的状态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一方面,中国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观念艺术在西方主流艺术中走红已久。另一方面,礼品水墨画和一般流行性的中国画在一般意义下的市场中走红。
在西方主流艺术看来,中国的当代水墨艺术并不当代,不具有当代意义;另一方面,在中国主流艺术看来,当代水墨艺术跟随西方形态,缺少文化自主性。当代水墨艺术遭双重放逐,在两面都处在边缘。但当代水墨的生命力是强大的,发展势头是毋庸置疑的。
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人自己如何看待当代水墨艺术。在中国主流画坛,水墨画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中国艺术界普遍认同水墨画的重要地位。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水墨画和水墨艺术在历史上最能代表我们正处的时代。
很多专家认为,在民间占很大比重的礼品画、应酬画、大众水墨画,其大规模的宣传,以及口口相传的市场价格将会是一种泡沫,它几乎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它们不具备发展持续性。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一定是那个时代最具创造性和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发展趋势,在这一点上,当代水墨艺术是很有前景的。
中国水墨市场作为一个地缘文化市场,有着坚实的社会审美传统,在中西方当代文化的融合中,形成新老互动催生出新的需求。中国当代水墨市场充满了变数与增值的机会,与中国的前卫艺术发展相比,中国水墨市场受众的基本面更大更广阔,随着新的审美趣味被大众接受的速度加快,中国当代水墨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价值增值的过程必然更快。
江南才子书写现代水墨历史
上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水墨画艺术走到今天,“中国画应该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就一直没有结束,甚至“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尖锐命题曾一度成为舆论的主流。客观地看,跨入20世纪以后,随着时代的激烈变革,中国画已逐渐失却了它原先赖以生存的有利条件,与欣赏者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欣赏者的社会心态、审美意向逐渐疏远、游离开了,其服务对象、生存空间不断在缩小。
然而到了今天,也可以说是物极必反,中国画开始重新掌握了广大观众,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自己的认同,证明了中国画这一传统的民族艺术样式依然有着潜在的巨大活力。而且在异质文化冲击面前,它作为民族文化的表征,维护着人们的心理防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时代节奏过快的新环境中,它又能起到维护人们心理平衡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如今中国画市场一片繁荣气象之中,也始终存在着一些假象或只是暂起作用的因素。历史不能停顿,中国画的生存与发展,说到底,还是要看它能否与时俱进,在未来的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
如何变革中国画艺术,没有现成的方案,只有通过无数人多途径的艺术创作与实践,最后由时代、由艺术的创作者和艺术的接受者共同作出抉择。而本次“春雨江南:长三角中国画名家提名展”正是在这一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与实践的最好例证之一。
江浙一带地区自古人杰地灵,生长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中青年画家们,始终在徜徉于江南水乡的细腻感受中拓展着各自的审美领域。他们的作品和明清吴门山水有着血脉的联系,同时也从民间艺术中吸收了不少养分,重书卷气,追求情趣,在洒脱、若不经意的勾描点染中掩藏着精心的构思。本次展览中的很多作品,尤其是其中一些完美的小品画,令人感受到清风徐来的诗一般的气氛。
“江南春雨”大展,在历史上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它是不平凡的。它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深刻的辙印。当代水墨画还没有进入全盛期,但浪潮起伏正在向着波峰涌动,从理论认识上和艺术实践上都在为高峰的到来做准备。
对于这次大展,我们不应仅从经济角度着眼,而是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思考中国画在东西方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为民族文化形象的意义,以这40多位江南才子们的作品为线索,思考并创造进一步发展中国水墨艺术的全新路径。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