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塞尔艺模式”的画廊选择机制
2011-05-17 11:24:48 未知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Basel)开始于1970年,每年一届。巴塞尔艺博会的参展商是世界各国的画廊。每年世界上会有上千家画廊申请参展,但是巴塞尔主办方只从中选择300家左右参展,而且要求这些画廊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经营历史。这样做不是因为场地不够,而是主办方坚持参展作品的艺术标准和主办方自己的服务标准。宁可少一些,精一点,而不肯降低水准。这可能就是巴塞尔艺博会长盛不衰的秘密。(引自互动百科)
在迈阿密艺博会上的亚洲画廊比在巴塞尔要少一些。外界不太了解,我们接受一家画廊要经过很多游说和讨论,要花相当的时间。在巴塞尔现在有两家中国画廊,迈阿密只有上海的香格纳,他们已是第二次参加。当然,我们希望进展会更快些,随着更多有意思的画廊在远东出现,我们希望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 问 从首届迈阿密艺博会到现在,亚洲画廊的数目有增加吗?还是保持原来的水平? 答 应该说有所进展。在巴塞尔和迈阿密我们已经形成了第一批亚洲画廊, 有了一个平台。问题是下一批是谁?现在有一些画廊做的项目很有意思,但从专业化的角度有更全面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参加艺博会费用不菲,在亚洲只有少数画廊有足够的客户群,让他们的参与在经济上有可行性。理论上说,许多画廊都会有兴趣参加;但条件还不成熟。我希望未来亚洲会有更多的画廊来申请参展。 问 是否有些申请被拒绝的情况? 答 当然。评选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严酷的。我们有两个艺博会,要两处都参加并不容易。如果一家画廊己经参加了巴塞尔,我们就会考虑是否应把去迈阿密的机会给另一家。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引自:《典藏•今艺术》巴塞尔艺博会亚洲顾问Jonathan Napack访谈)
(责任编辑:张嘉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