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致美术学院毕业生
2011-05-24 01:20:23 李公明
致美术学院毕业生:
首先应该祝贺同学们——不管怎么说,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迈向职业生涯,总是人生的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其次,我想告诉大家,在我们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有资格向大学毕业生做赠言、而且也的确谈得最好的是胡适先生。他先后有三篇毕业演讲很精彩,分别围绕了三个问题来谈:一、“不要抛弃学问”,二、“怎样才能不受人惑”,三、“怎样实现人生”。他以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对自由民主价值观念的理解与服膺、对人生成败的真切体验与毕业生交流思想,而且是以最平实的语言。在1932年6月给北京大学毕业生的讲话中,他说毕业后有两种堕落的危险: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他说的这些未来的危险在今天当然仍然存在,而且,虽然是不忍心,但我仍然不得不指出的是,真正的求知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恐怕在某些同学那里还从来没有存在过!因此,同学们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要面对未来的堕落的危险,而且也要反思过去存在的不足。
不妨先反思整个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本来,教育的最高价值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人的胸怀、培养的人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培养当代公共社会的理想公民。为此,教育本身必须是独立的、自由的、批判现实的,教育本身必须具有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然而,放眼教育的现实,在大学行政衙门化和指标功利化的主宰下,到处都不乏卑恭屈膝地逢迎上司、营营苟苟地算计利益、道义良知麻木沦丧的大学官僚与教员。污浊的利益捆绑使他们在正义与良知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变得冷漠、怯懦和恐惧。
再反思我们各种名目繁多的公共教育课程,对政治学、伦理学等知识的追求、对普遍真理的向往、对被遮蔽与歪曲的历史的思索、批判社会现实的公民责任感等等是否能通过这些课程培养起来?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在校园里极为普遍地弥漫的功利主义心态与行为:把公益行为、政治选择、价值认同等自我选择的真实性彻底抛弃,一切都是从赤裸裸的实用功利目标出发,无任何真实信念可言。而培养和推动这种心态与行为的正是我们的制度安排:一切都可以量化计算,所谓的学生工作充满了各种必须完成的发展指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花样百出、经费不少、排场热烈,然而有思想水准、有良知精神与自由情怀的作品少之又少,对任何诚实的、发自良知的政治向往更是避之惟恐不及。
同学诸君,假若你正是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度过你的求学时代,能不反思吗?
再谈谈面向未来的问题。
美院的毕业生也有一些会当上公务员。在19世纪以来的思想史传统中,不乏对官僚科层制度的批判:德国的海因岑指出,官僚科层制在精神上把傲慢与奴性结为一体,并使自己成为一种工具;在俄国的赫尔岑看来,省长办公室是一个散发着霉味的环境,有的只是龌龊的人、卑鄙的思想、粗俗的谈话和可怕、愚蠢的浪费时间。在他们和许多思想家看来,青春是一切科层制度的对立面——在那种制度中只能容纳阿谀奉承、出卖良知、麻木不仁。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警惕,这些思想史上的批判传统在今天不应该被忘却。
美院的毕业生可能更多会从事专业的工作,有些还会选择独立的纯艺术创作,这都是很好的职业生涯。胡适先生说,要继续研究学问、要继续培养对各种知识上的兴趣,正是同学们应该记取的良言。
美院的毕业生也有可能在就业上遇到困难,就如人生中必然会有挫折。笼统地说要这些同学保持乐观的态度虽然是不错的,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在选择职业的问题上应该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计划。
总之,不管现实是如何的复杂和功利,不管你们日后的生活还会有多少艰难困顿,甚至不管有些同学可能会自卑地感到自己过往的精神生活曾经是多么的苍白可怜,大家都应该对青春的力量和气质保持一种信念:敏锐、热情、正直、良知、勇气、个性,所有这些都是你们最应该拥有;只要你们坚守,命运之神一定会垂顾你们!
祝同学们愉快地奔向新的生活!
广州美术学院教师 李公明
2011年5月9日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