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突破——对民办博物馆研究现状的看法和一点建议
2011-05-27 09:18:35 张礼智
与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相同步,关于民办博物馆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表现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已经获得了一个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这对民办博物馆在起步阶段踽踽独行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照。陕西省从1994年第一个民办博物馆三泰自然博物馆诞生到今天22座民办博物馆的规模,只用了17年的时间,就是这一成果的体现。
然而,和民办博物馆蓬勃发展形势相伴的一个问题很快浮现出来,成为民办博物馆事业的热心者为之纠结、民办博物馆事业研究者为之纠结、且大有成为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瓶颈的问题,这就是民办博物馆如何获得后续经费支持的问题。
民办博物馆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小荷才露尖尖角这是民办博物馆的创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批为天下先的个人收藏者倾自己一生之收藏公之于社会,使中国博物馆事业获得一股新鲜血液;群起跟进竞效仿这是民办博物馆逐步以各种形式试水的阶段,也是有关民办博物馆研究逐步开始的阶段;渐成规模大发展这是民办博物馆为社会广泛认可后的大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研究者普遍认为,民办博物馆是国家公益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理应获得财政方面的支持。然而,在实践中却举步维艰。这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说起来人人支持,做起来不知从何下手。
出现这种怪现象,我以为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单一公有制观念的惯性依然还很大。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一个经费问题,实质上却是“民办”和“公办”的关系问题。
第二,研究的不足。这是讨论的重点,也是民办博物馆事业的热心者和研究者经过努力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回顾民办博物馆的状况,可以归纳为三多三少:
宏观呼吁多,具体措施少。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在涉及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问题上,具体应该怎样支持,却很少具体措施。理论研究多,剖析解读少。现有的论著,对民办博物馆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等理论范畴的研究蔚然可观,不足的是缺乏微观的研究,给予民办博物馆支持方面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而显得有些空泛和无力。鼓励政策多,操作技术少。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有关于扶持民办博物馆的政策出台,但普遍存在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特别是建成之后的发展仍然没有获得根本解决。
有关民办博物馆专项研究。谨提出如下建议:
一、宏观研究。摸清家底就是要全面了解民办博物馆的研究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既包括对现行法律状况的盘点,也包括对现行政策的梳理,还包括已有的理论研究的整理,只有在这些功课的基础上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诉求。
二、微观研究。既需要对民办博物馆在藏品的征集、展示、宣传、研究等业务工作开展的方式、经费开支的渠道进行研究归纳,也需要对民办博物馆管理费用的规模、数量进行研究。
三、分类研究。由于规模、藏品量和所利用的资源性质不同,民办博物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分类研究可以为政府在经费方面支持民办博物馆提供可信的指导依据。在分类研究方面起码有这样几点是必须重视的:A、是否利用国有资源兴办博物馆,在经费支持上应有所区别。B、是否盈利和盈利的多少应该作为政府经费支持的一个因素,一些完全商业性的博物馆不应该获得政府的经费支持。C、藏品是否是国家保护的对象,也应该是政府经费支持的一个标准。这三个部分的共同点是:民办博物馆是否作为文化公益事业出现的、是否延伸了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职能。
四、政策研究。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对民办博物馆的支持纳入科学的和可持续的轨道。政府对民办博物馆的支持分为基础设施方面和专项活动方面。民办博物馆的公益性质、规模及运行方式应有最低的保障运行机制;民办博物馆代行、延伸国家在某些方面的保护职能的应获得专项经费补助。
以上就民办博物馆的研究现状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有组织地开展支持民办博物馆专项研究的建议,这些文字的形成,完全基于民办博物馆如何获取政府经费支持的考虑,核心是通过研究为政府在经费方面支持民办博物馆提供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法律依据和数据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民办博物馆为什么需要政府经费支持的同时,解决怎样支持的问题。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系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雅昌艺术网转载)
(责任编辑:郭志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