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纳·哈透姆等国际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首次齐聚北京
2011-06-01 22:30:41 张嘉格
汉斯·欧普·德·贝克装置《桌子》 图片:张嘉格/摄
图片:张嘉格/摄
图片:张嘉格/摄
尹秀珍装置《思想》 图片:张嘉格/摄
里奥·维拉里尔装置《纵列》 图片:张嘉格/摄
王功新影像《五色》 图片:张嘉格/摄
【导语】2011年6月1日阿拉里奥画廊 (ARARIO GALLERY ) 北京空间隆重推出2011年首个大型群展《触摸》 (ALMOST TANGIBLE) 。此次展览汇集了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的10位中外艺术家,呈现的作品涵盖了多种媒介,包括油画、雕塑、装置、影像、图片等类型,试图最大程度的展现在全球化语境中,中西方艺术家的体验视角、创作方式、以及艺术语言的共异性。其中一部分参展作品来自韩国阿拉里奥集团的藏品系列,将是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进行展出。
阿拉里奥集团多件重要藏品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公益展出
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得全世界的众多画廊受到冲击,阿拉里奥也不例外。北京以及纽约的分部画廊在经营策略及架构上都做了积极调整。近期阿拉里奥北京迎来新任馆长金秀炫女士,今后位于酒厂的空间也重新恢复以往的季度展运作。据阿拉里奥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群展作品只作公益展出,画廊常规商业展览将在下个季度的9月份正式运作。如此大费周折的将阿拉里奥重要当代艺术藏品,有些甚至是博物馆级别藏品运输至北京分部足可见其新年新气象。
乌戈·罗迪尼装置《穿越黑暗的流星》图片:张嘉格/摄
莫纳·哈透姆 乌戈·罗迪尼等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作品首次齐聚北京
2011年2月刚刚被授予“2011胡安·米罗奖”的莫纳·哈透姆曾是1955年特纳奖的提名者,她也是英国YBA一代的代表艺术家。此次展出她1999年的大型低碳钢装置作品《大 Broyese》占据展厅的大片位置。此件作品与此前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作品在视觉符号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作品充满了政治色彩,通常将熟悉的日常家用品例如椅子、婴儿床和炊具改造成陌生的、充满威胁和危险的物品。另外一位艺术家乌戈·罗迪尼是艺术市场最国际化的艺术家,他是《瑞士拍卖市场当代艺术家十强》中排名第五的艺术家。此次展出了他的三件作品。试图将精神、诗意通凡俗、日常并置起来,呈现出他对空间和瞬间性的关系所进行的思考。其中一件作品《穿过黑暗的流星》展示在展厅的入口处,半透明铸塑树脂的树干伫立在飘零的纸削所营造的雪景之下,整体氛围与作品的主题《穿过黑暗的流星》有微妙的契合,另众多观众驻足思索。
展览主题“触摸”试图探索“主体”与“他者”相遇的问题
在解构主义哲学大师雅克·德里达(J. Jacques Derrida)那里,触感,仅是一种生命的潜能,而不是现实的,如果不与他者相遇,它就什么都不是。触觉比视觉更加根本,或者说,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机制都可以还原到触觉。那么,在所有在场性的触觉当中,如何让我们的身体摆脱传统的与他者接触的法则,以获取在与整个外部世界的关联中不断增加的可能性(未知性)和意义? 在此,艺术写作与阅读本身或许还需还原到一种“触摸”的方式,强调感觉,强调对未知的、不可见、不可触、神秘性的探索。
阿拉里奥本次展览期望能引导观者进行一次捕捉触感踪迹的尝试,让我们用触摸和冲撞去替代精密的大脑和可视的眼睛,不断的打开和超越界限,以把握某种不断变异和朝向未来的方向。
(责任编辑:张嘉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