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什么是中国画的新经典?

2011-06-17 09:29:04 未知

  发轫于六朝时期的中国画,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经典。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的发展是通过经典来传承的,传统也是在经典中体现的。这成就了中国画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也使得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互为表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文化的涌入,新的观念下,中国画经历了数次传统与现代论争,试图反叛既有的艺术秩序。在经历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后,在回归传统,回归生活以及商品化对艺术质量与艺术品位的负面影响中,大批画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厚积薄发,使传统精神滋养的中国画符号,在当代得到学术界的正视;在中外艺术关系上,也使得更多的画家认为越具有民族性的艺术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逐步走向当代的品评标准。在创作整体上,画家虽各有自身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追求,但已没有了先前那些因过激而偏颇的艺术语言,代之以因对传统的认识深入而显示出的淡泊宁静的创作状态。

  这种宁静,既是理性创作的显现,也是对创作前途选择的茫然。当下在中国画的发展格局中,虽然在形式的多元化、语言创新、现当代情境等方面的变革形成较稳定的局面,但现实发展证明,中国画目前缺乏经典作品的出现也是必然,继承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图新求异,在反映时代精神过程中的心理仓皇,市场利益的驱动,机制的平庸化和大众化,都使创作在立定观念,选择中国画自己的现代形态方面犹豫,这必将对形成新的时代经典造成障碍。

  我认为,作为中国画的时代新经典,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首先,从艺术本体特征来看,应是原创性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这就要求作为画家,思想性是独特性阐释的前提。所谓原创性是指风格上的相对独立,但并不否定对传统的继承性。经典之“经”即是此意。经典作品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反映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

  其次,在艺术表现形态上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的结晶,它诉诸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傅抱石常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画传统去探寻和体认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也可以反过来,用中国哲学思想、学术文化的理念与思维去透析中国画传统,进而发现其中的外在与内在关联。这是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前提。

  再次,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孔孟老庄”之于中国文化及传统思想,王羲之之于中国书法,八大石涛之于中国文人画等。他们的经典作品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对中国画而言,其民族性语言就是以笔墨为表现核心,以写意为创作观念的美学体系。

  中国画走进当代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但多元的格局恰是经典缺乏的表现。须静下心来,从艺术的本体出发去创作,按艺术规律去创作,用强大的中国文化为支撑。只有如此,中国画经典作品才有可能在丰富多彩的创作状态中出现。望当代画家能从文化的角度和精神的层面去发现新的经典内涵和新的创造途径,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新的语境和范式,为续写中国美术史准备好素材。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