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邱志杰序言:2010年罗中立奖学金获奖画册

2011-06-17 16:10:03 未知

  邱志杰:“2010年罗中立奖学金”终评评委。

  1969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当代艺术院专家,北京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艺术总监。生活居住在北京和杭州。

  要评价罗中立奖学金的性质是困难的,这个奖项的命名人罗中立先生本人的情况就相当复杂。

  作为艺术家,他首先是以名作成为新时期美术的标志性人物,就1949年以来渐渐完善的官方全国美展体系的价值标准而言,这个起点处的罗中立是完美的典范。然而在此后三十年的个人生涯中,罗中立走了一条非常个人化的道路。他的绘画风格由象征性的乡土情怀,进入到对民间生存游戏的基因考察,渐渐拥有了民歌般的俚俗甚至狂放,与沉重正统的学院和官方标准渐行渐远;其作品的消费去向也更多地依赖私人收藏和当代艺术市场,而不是全国美展系统。

  作为教育家,罗中立主持下的四川美术学院呈现出对当代艺术江湖的亲和友善状态,成为不少重要的当代艺术人物的落脚点,也是当代艺术界新锐的重要供货渠道。而这个奖的资金来源,在不同阶段都是由私人收藏家所资助,其支撑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个人的信任度。

  以上要素,使罗中立奖学金的内在价值标准呈现多元化。这种多元并非静态并存,而是多种力量的角力和纠结。历年来罗中立奖学金的评委来自三种身份:活跃的当代艺术家;重要美术学院的领导者;批评家甚至于艺术市场中的操盘者。

  这种格局正是当今中国艺术交错现状的缩影。中国艺术自古有雅俗之分,文人雅致传统和民间俚俗传统总体上并行不悖,时或往来。

  自19世纪末根本分裂,西风来袭之外,更有20世纪左翼文艺和现当代艺术的引入。其间几经消长,斗争磨合,在1978年之后形成几股力量并存的局面:

  1、以社会主义革命文艺思想和西洋写实艺术为主的技巧相结合成为正统艺术体系,主要依托全国美展模式来操作。

  2、传统文人艺术在新时期复兴后,在画院制度之外又获得了成长起来的民间资金的支持,自成一套生产/消费的体系。

  3、传统的民间艺术则一方面依靠现代民族国家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项扶植,另一方面依靠旅游经济来维持。正在形成中的非传统的新民间艺术则更多地处于无人关注的野生状态。

  4、现当代艺术和欧美艺术思潮联系紧密,主要依靠现代展示制度和艺术市场来操作。

  当前这四股力量之间既互相分隔,也互相影响和渗透。有时也能看到正统的全国美展体系中吸收了民间、传统乃至现代手法创作,而其成功者也能转身进入当代艺术市场;新文人画家既不绝对拒绝正统体系,也不拒绝现代商业操作和展示模式了;现当代艺术阵营则更主动地从传统艺术和民间活力中吸纳营养。可以说,一方面边界存在但并不清晰。另一方面,虽然过渡地带很宽,但是脉络之间的分野依然若隐若现。

  罗中立奖学金也因此注定面对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它所设定的奖励范围是今天的在校生,他们自然地包含上述多样的取向。从投稿的多种多样的作品来看,各种倾向均匀地分布在各大院校。有的作品似乎可以直接参加全国美展,有的作品似乎已经成熟到直接可以在当代艺术市场上流通。近年来当代艺术教育进入美术学院,其效应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同时,活跃的当代艺术景象甚至对传统专业的学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历年获奖清单来看,不同体系之间的评价标准存在着差异,但也并非绝然不能沟通。沟通点一方面会落实在技术品质上,另一方面则会落在今天各方都比较认同的独创性概念之上。

  今天的美术学院毕业生更多地面临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其优秀者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其中最出色的人最经常接触到的将是已经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现代画廊、策展、批评和收藏体系,而不是美协、画院和群艺馆之类国家单位。未来的创作生涯如何具有可操作性,如何具备拓展的空间,都成为有志于艺术的青年最现实的焦虑。因此在操作可能性的想象中更多地向现当代艺术的模式倾斜也是自然的。这并不只是设奖人或出资人的倾向。

  青年艺术家的成熟程度以什么为标准来说早晚?2005年我当南京三年展的策展人的时候,曾经巡回考察了全国多个城市和院校不下500位艺术家。我发现要找到年轻的好画家相对比较容易,要找到好的装置艺术家却很难。后来发现原因是,一个年轻人从本科毕业之后,只要有一个30平米的屋子专心用功,两三年下来就能积累近百张作品,这足以使他们初步形成风格,并且容易和市场对接,解决生活困难。而做装置的人只有在展厅里才有实践的机会,平时不会有习作,毕业两三年之后可能只有十件以内的作品,往往还不成熟。这两三年内很多时间他们用来谋生了,并不能专心于工作。

  罗中立奖学金创立和运作至今,由于历年来操办者和评委们表现出来的专业、公允,其权威性已经确立起来,其投稿者覆盖面越来越广,逐渐成为青年艺术家登场的最重要的舞台之一。这也意味着它所承载的引导性的职责越来越重。

  过度早熟而显得定型的套路,不管是瞄准了哪个系统的成功可能,不管技巧显得多么圆熟,都受到了某种质疑。值得提出的是,这已经是连续第二次获奖名单中没有出现油画作品,尽管终审评为5人中有两个是著名油画家。

  今天社会上无所不在的成功学作为一种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年轻艺术家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不管选择投靠哪一个系统都是成功学,技术品质和独创性也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成名的、与时尚和商业结合更紧密的现当代艺术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青年艺术家对成功模式的跟从会变成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因此我看到,投稿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早熟。这种早熟既是令人欣喜的,同时也是令人警觉的。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