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朱青生:在艺术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写作历史

2011-06-20 14:01:00 张凡

  图为朱青生在展览现场为参观者讲解图书作品

  导语:2011年6月17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5-2009卷书展在798的“第零空间”举办。有限的空间内,高低错落的布满了白色放大效果的书籍卷轴页面,以装置艺术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辑架构,书籍内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属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项目,由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项目负责人朱青生教授担任年鉴主编。展览现场,朱青生教授就书籍编辑构架等问题接受了雅昌艺术网记者的采访。

  雅昌艺术网:就这个展览而言,您这边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项目和广西师大出版社是怎么样的关系?

  朱青生:应该说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展览,我们利用我们的资源帮助他们推广,但是书是我们编的,我们是作者。

  雅昌艺术网:这本《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5-2009卷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朱青生:05年就是05年开始准备,06年、07年,每年都在做,我们这个有一个特点,看起来好像是一次编的,实际上是每年编,它保持了一致性,这是非常难于做到的。

  雅昌艺术网:等于是随时在记录,整理的过程,而不是一段时间之后的一个汇总和总结?

  朱青生:不是,我们也会往前编,只要是我们往前编,它的年号是黑的,现在我们的年号是红的,都是活着编的。

  雅昌艺术网:展览一进门的地方也提到了“以史为镜,以鉴古今”,编辑这套书籍最初的出发点是什么?

  朱青生:我们的想法就是今天在艺术当时发生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可能写作历史的,我们只能够做评论,但是怎么样能够让它记录一个真实,就必须要编一个年鉴,所以年鉴中间是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现象,通过尽可能客观的组合互相之间成为一个所谓的自主之原理,它们互相牵连起来变成一个网,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现象。

  今天由于市场和希望权力的作用,当时的时候,人们并看不出来真正的影响我们精神和我们社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是真正的反映我们今天人的心态和社会的真实思潮的艺术现象,因为今天我们关注的艺术现象,特别是目前市场关注的艺术现象,他都是过去已经成名的,是上一次多少年前那个艺术界和真实的心态,所以我们今天说的当代艺术是正在发生的艺术,艺术的当代性就在于它是正在发生,我们当下的人参与期间,并没有能力加以判断,也无法辨别好坏、辨别真假的那种事情,我们怎么来把它记录下来呢?就是编年鉴。

  雅昌艺术网:既然是“年鉴”,更多的可能是资料的汇总和事实的陈述,怎样获取这些资料?以及最大限度的做到资料选取的客观有效呢?

  朱青生:今后的历史、艺术的历史它是由不同的人根据他们的问题意识写出来的,而他们的史料怎么能够获得,他怎么能够获得主要是依赖我们今天对他的记录,我们的年鉴只不过是一个有判断的,客观记录的目录,在年鉴后边是一个很多人长期以来,就是1986年以来在我们北大有一个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这个档案里边有很多的材料,他现在还在不间断地整理这个材料,我们希望他成为国家档案的一部分,年鉴会提纲挈领地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写出了很多的问题意识和综合的能力,因为很多史料如果你当时不记录下来就损失了。

  反过来我们也对我们的工作非常地警惕,因为我们防止由于我们的主观和我们的偏见,会把一些问题歪曲,所以我们时刻地都反省着不能出现权力意识,不能出现为了利益,为了个人的私情而进行的选择,就是很多人选择或者写作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比如说我们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每年我们会选择一部分艺术家作为年鉴的记录,我们很清楚,过二十年,年鉴记录的这些艺术家或者被年鉴记录的作品,可能会在市场上或者在历史上必然地会比没记录和没选择的可能会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这个选择的过程很容易使我们因为权力而腐化,我们会变成一个利用历史和语言的权力来谋私利和谋取个人权利。

  雅昌艺术网:针对这种权力可能会造成的这种现象,有什么措施?怎样避免?

  朱青生:所以在编辑过程中间作为主编我是没有权利选择艺术家的。

  雅昌艺术网:权利在哪里?谁来选?

  朱青生:权利是编辑委员会根据五条客观的标准和根据统计数据来选艺术家,我的认为就是我唯独不能参加的是我的任务就是监督编辑委员会,任何个人不可以因为个人的私利和个人的偏好,当然每个人的偏好是不可避免的,就是不可能有意的因为他个人跟这个人有关系,有交易,我就是负责监督这个制度。

  雅昌艺术网:委员会的构成是怎样的?您刚才说的数据包括哪些方面?

  朱青生:不停的变化,开始的时候就是由OCAT组成的一个学术委员会,现在我们的委员会大多数是从中国批评家年会和年轻的,跟我们长期以来做学术工作的人构成的委员会,具体的人很多,也经常变化,我们的编辑委员会有的时候多达三、四十。

  雅昌艺术网:名单在这个书里面吗?

  朱青生:每一期哪些人参加委员会都清清楚楚地标出来了。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提到一个数据,这个数据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朱青生:数据就是我们有一些调查和统计,比如刚才你们看到的那位教授,谢宇教授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数据统计专家,他会把一些调查方法告诉我们,我们来进行调查。我们平时的调查,比如说参加多少展览,被评论家提出多少次,被杂志提了多少次,被网站提了多少次,现在杂志和网站都有利益关系在里边,但是我们还要做艺术家的普查,就是我们会到一个地区去一家一家的挨门挨户的访问搜集他们的情况。

  雅昌艺术网:听起来这个工作量很大,专门有这样的机构和人员在这个工作吗?

  朱青生:我们有十几个人,我们就是北京大学专门的中心。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因为我们中心有十几位工作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半左右的人专职做这个事,而且我们现在越来越专,过去我们还多做一点别的事,现在慢慢搜集到作品,跟我一起合作的还有巫鸿,他所代表的芝加哥东亚研究中心和黄专以及他所代表的华侨城艺术中心,两个机构,我们本来三家合办,何香凝指的就是黄专他们。他们如果想用,当然我们是成果共享。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这个年鉴是05到09年的,对于之前的当代史为什么没有出版年鉴呢?

  朱青生:我们目前年鉴是从05年开始编,因为前面档案是从1986年开始的,但是我们没有编年鉴,我们是从05年才开始编年鉴,编年鉴的契机就是OCAT,就是华侨城美术馆,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叫,你看上边写着,就是他开始成立的时候,我们决定他们的一个项目和我们的工作结合起来的一件事情就是开始做年鉴。

  雅昌艺术网:05年之前的东西还有打算进一步整理出来吗?

  朱青生:我们想要做这个事,我们一直得不到足够的资助,因为我们是大学,大学必须要有资助,北京大学,我们是一个大学的机构,我们的年鉴中间不是一个商业运作,里边没有广告,更没有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在经营什么,所以它是一个公益事业,它是一个大学的学术,它就要有专门的投资才能做这个项目,项目资金,我们没有这一块,我们就没有能做,但是我们的工作早就准备了,是从2004年反编到1979年,只是这个编出来的每个年号是黑颜色的,是补编的,也跟它一样,也跟现在我们看到的一样。

  雅昌艺术网:等于说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支持,所以前边的工作还没有一个成果的呈现。

  朱青生:对,呈现的大规模的还没有做。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张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