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水墨”登陆北京画院:没有主题的主题展
2011-06-30 18:07:49 张译丹
开幕式现场
已经举办了四年的“四季水墨”展又一次在北京画院登陆, 2011年6月30日上午在北京画院举办了“四季水墨”展开幕式,尚辉作为学术主持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词,参加此次展览开幕式的还有袁运甫、刘巨德、杜大恺、杭间等二十几位嘉宾,“四季水墨”展本是通过季节更替提供给水墨创作的一个主题,却因年份的延展而成为这个专题展览的岁月记录。
2008年第一届“四季水墨”展以每个季节在不同城市的展览,而提出时空上下文对于水墨创作的不同文化阐释。第二届“四季水墨”试图改变一年四季做四个不同时空的水墨展览思路,而将一年改为四年,在全国东南西北四个富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地区——江南、岭南、青藏、长白——每年做一个展览。强调参展画家奔赴实地的感受和体验,以期不同地域为每个艺术家提供一个新鲜而陌生的关照对象,考量参与者的应变能力与可塑性。
张桂铭 荷塘组图 纸本 2008
张桂铭,在绘画中确立了自己的程式化原则,平面的构图、符号般的形象、镶嵌式的设色、夸张的笔墨、童话似的意境,这一切构成了张桂铭的艺术世界。
朱振庚 门神之一 43cm×40cm 纸本 2005
朱振庚的作品,墨线流美,他认为:速写是日常功课,“浸之久、湿之透”,速写不速于稳重求得灵、活;一笔解决一个问题,一笔画出一个味道。
杜大恺 岭上筑起铁栅栏 66cm×97cm 2010
杜大恺,此次参展的作品主要来自海南和陇西的写生,作品通过对平时常见的景物来表象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正如作者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岭上筑起铁栅栏》描绘的的是绵延几十公里的公路围墙,因为当地的经济不发达,修建的公路就用水泥加铁丝网围起来,这一个绵延几十公里都可以看到的寻常景物,正是画家应该去描绘表现真实生活的所在。
刘巨德作品
从笔墨淋漓的《秋塘光影》中看到画家刘巨德的作品不是画“物”而是重在去品味生命之“象”,体验生命之“道”。
刘牧 场院 102cm×67cm 纸本 2011
刘牧的作品将农园、山居、云影消隐在墨色之间,通过湿润的笔墨将景色具体形态的淡化,一纸氤氲温馨的风景。
张培成 神怡之三 44cm×48cm 纸本 2010
家有少女初长成,窈窕佳人倾人城。张培成笔下的女子形象,似乎并不窈窕,但是简略而又富有韵味的墨线,脸谱式的面部表情,以及梦境般潇散的环境叙述,似乎不断讲述着历史抑或是梦中的丽人佳话。
田黎明 阳光下 40cm×132cm 纸本 2011
一张纸可以将阳光,空气与水承载其中么?画家田黎明通过画笔不断的进行着将阳光、空气与水融入到纸张中的“实验”。田黎明经常强调要“接受自然的照射”,即用“体天下之物”的情怀去回归自然,在自然中自由的呼吸成长。
王彦萍 屏风 聚之一 91cm×124 cm 纸本 2009
王彦萍的《屏风》系列,通过对线的把握,墨线的松与紧、疏与密、轻与重、粗与细、黑与白、顺与逆、涩与润等来塑造画面风格。
刘进安 作品
刘进安的山水风景中“技法=感觉”的探寻,刘进安认为技法在走向规范并逐渐成熟为艺术体系时,技法原有的优点虽未改变,但也面临着无法承受之轻的困境。
周京新 芙蓉系列之三 45cm×70cm 纸本 2011
周京新,笔墨以“写”为本,筑起“水墨雕塑”。
徐华翔 阳春三月 69cm×69cm 纸本 2011
徐华翔用笔描绘眼中的、记忆中的山峦、丘壑、房舍,乡情是永不衰竭的思绪,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隔和遮蔽,乡情对与任何人都是一份随时可以凭借的寄托,而对与一个画家则是永恒的主题。
方向 作品局部
方向近年的都市题材绘画,是他对于当下繁缛的都市生态赋予由中国笔墨语言所表达的人文呼唤和关照。
雷子人作品
雷子人的作品似乎远离了现代主义,而更接近后现代主义,他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一步步回归自我,即原始生命。和新生代画家不同,他的作品更具“人文”与“童心”。
“四季水墨”虽然没有固定的主题创作,没有明确规定每一位参展画家应该画什么题材,但是通过画家的作品观众可以感受到,每一位艺术家都是真诚的对待着自己的创作,以四季的更替来尝试改变自己的创作面貌,不断的尝试。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