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胡润艺术榜榜眼谈 这60年中国没有艺术大师

2011-07-06 10:48:26 未知

  前日,“大写神州·崔如琢书画巡展”在广州开幕,展出著名书画家崔如琢历年创作的150幅书画精品。许多人对崔如琢并不熟悉,但他当年是李苦禅的入室弟子,毕业于中央美院,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他游美20年,15年前选择回国定居。

  今年,崔如琢位列2011胡润艺术榜的榜眼,全年拍卖成交总额高达3.5亿元。而在他身上,更值得玩味的是20年的西方游学经历,使他非常耐人寻味。

  一方面,客居美国的20年,他得以抢占先机,在国外收藏市场“捡漏”,收集了不少中国古代艺术品。另一方面,留美并没有让他走上中西合璧的绘画路径,他“固执”地将潘天寿等人当年传承的“指画”沿袭下来,在他的书房里面,一边挂着李苦禅的画,一边挂着李可染的画。

  “越是接触西方艺术,越是深爱中华传统艺术。”对于艺术等问题,崔如琢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

  1.谈传承真正的艺术不能重复传统

  南方日报:你曾师从李苦禅等大家,中国画有何进入的途径?

  崔如琢:初中的时候,我就拿着笔墨纸砚,去故宫博物院,对着原作临摹。20岁之前,我在故宫博物院临摹了很多名画。18岁的时候,我在中央美院附中学习,当时画了一幅梅花,拿给苦禅先生看。苦禅先生看过画后,就对我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他还在画上题跋鼓励我“笔墨气势颇正确,从此努力可矣。”

  许多大艺术家的技法一般是不轻易传授的,比如潘天寿,怎么磨墨都不给别人知道。但是学习中国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那么要向谁学习呢?就是要学历史,切忌学一家之长,那样就很难真正成就为大家。我画山水有很多想法,先从四僧入手,石涛、八大、“清四王”,这些我都看,不见得都临,最后研究“金陵八家”。近代也有几家,比如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我把这三家也都研究了。这些都是我的老师。

  崇尚经典并不意味着摒弃现代,尚古而不拘泥于古。真正的艺术不能重复传统,不能重复别人,更不能重复自己。承传统而不拘泥,袭法度而不食古。要深入中国绘画,就不能不学习中国的哲学,文学对艺术可以说是点缀,但哲学却决定绘画的根本。

  当年李苦禅大师常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传统画家最看重人品、境界,因为东方写意绘画直接和画家的哲学观、人生体验有关系。中国画一直在传承,也一直在超越。所谓超越,并不是画本身的超越,而是精神上的超越。历史上的很多大师,他们在自己时代的创作,都是对前一个时代的超越。比如潘天寿学八大山人,在笔墨上就有超越。张大千、石鲁学石涛,在某些方面也有超越。

  南方日报:但是近百年来,不少名画家都走中西合璧的道路,近的比如吴冠中,你怎么看?

  崔如琢:吴冠中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艺术,在艺术上非常执著。而他是走中西合璧之路,可以看作是中国画发展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小花,但很难成为主流。我在浙江大学讲课的时候,有个同学问我,该怎么定位吴冠中,我就笑了,我叫起前面一个非常漂亮的学艺术的杭州美女,我说,她长得漂亮,人见人爱,很像吴冠中的画。可是有一个问题,她只是大四学生,文化上还没有达到非常有境界的地步。所以,为什么吴冠中的画很容易被造假?因为技术含量再高也容易被模仿,但文化含量上的底蕴很浅。可是吴冠中的画漂亮,美,有个性,这些方面足够使他在这样一个年代成为一个知名艺术家。

  我认为,东西方文化应拉开距离,距离越远越美。用西方绘画来改造中国画这种观念、思维,很难行得通。因为东方艺术是意向的。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画以心为境,画路即心路;画以思为界,想不到故画不到;画以情为盛,情未达则画无趣。所以我认为,胸中蕴含天地之大美,笔下自有变化之万千。由此可以见得,东西方绘画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和土壤,东西方绘画可以借鉴,但不能混淆。

 

  2.谈美育近代对中国画的改造出了问题

  南方日报:陈丹青等人提出,中国的美术教育出了问题。

  崔如琢:我认为从解放后,这60年是没有艺术大师的年代。为什么呢,因为最近100年来所有的艺术大师都跟美术教育没有关系。解放后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师,为什么美术学院没有培养出来大师呢?原因是体制存在问题。

  我的看法是,徐悲鸿等近代美术大家对中国画的改造出现了问题,中央美院沿用的教育体制也值得商榷。因为按照徐悲鸿的思想,用西方美学理念和美术思想来改造中国画,这样改造的结果就是,只会画画,懂得具象,却没有吃透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传统。因为所有的具象都关乎科学,是有限的;而所有的意向关乎灵魂,是无限的,这往往是学习西方技巧所望尘莫及的。但现在中国画改造的结果,无异于舍本逐末。

  美术教育体系的根本问题,耽误了一部分青年艺术家。当年,我十几岁就开始临摹“八大山人”、“竹林五贤”等作品。取法历史的途径一旦确立,三年五年可能就有所成就,否则三五十年都可能白走。

  我在北京曾遇到一个画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人都觉得他的画很好。但现在他80岁了,画却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为何如此优秀的画家到晚年作品那么差?我想,这与我们美院沿袭的艺术改革体制有关系。这位画家用素描来画中国画,走的路子有待商榷,因为中国画不是素描。好比有人说,李可染先生最大的缺点就是画画有素描稿,所以他的画像版画,而齐白石就完全不是。

  因此,现在应该对这些艺术大师有更清醒的认识,看到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也该看到不足,否则的话,我们的艺术思维就是混乱的,就会长期处在这种没有标准的时代。

 

  3.谈收藏未来10年名画价格会成倍上涨

  南方日报:你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介入收藏,有何心得?

  崔如琢:1981年我到美国,正巧赶上了美国知名的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首次进行中国近代书画拍卖,当时拍了4幅齐白石的作品,两真两假,拍卖结果假的比真的价格高。海外识货的人才十分匮乏,我就抢占了比较好的收藏时机。在纽约的一次小型拍卖会上,我用3000美元就买下了一幅八大山人的作品,如今市场参考价已经高达60万美元不止。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在费城一家古董店里看见一个带刻款的嘉靖青花鱼缸下标着500美元。我当时想东西确实好,但500万太贵了,谁知老板说是500美元。后来国内专家鉴定这竟然是件官窑,价值百万。

  在国外生活的20年,我把收藏当成学习中国传统的手段。比如我喜爱石涛的画,我收藏他的作品有18件,当初买石涛的作品只是为了学习。我有一个石涛画罗汉的册页,是他用6年时间画的,画中有400多个人物,栩栩如生。他的人物画很少,现在存世的有名的,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香港一个收藏家有,此外就是我这本册页……有人问我多少钱,我说给我20亿我也不卖。

  1980年,一张傅抱石作品100-500元就能买到,现在已经涨到1000万到1个亿。我认为,在未来10年,傅抱石、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等人的作品价格还会成倍上涨。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