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书画:“走出去”的思考
2011-07-07 16:20:52 未知
“九曲黄河诗意兰州——首届兰州美术节”主题创作展正在兰州市博物馆盛大展出。 本报记者裴强摄
6月末,“九曲黄河诗意兰州——首届兰州美术节”主题创作展在兰州隆重开幕。汇集百多幅美术精品的美术节,带给兰州人一场视觉盛宴。这场艺术盛宴将持续至7月18日。
在甘肃这片“厚土”的滋养下,本土艺术家如何能走出去,走得更远,应该也是美术节带给人们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九曲黄河诗意兰州”
2011年6月28日上午11时,“九曲黄河诗意兰州——首届兰州美术节”主题创作展在兰州市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出的作品,多以黄河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兰州的城市地貌和民俗特征为主题,生动地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风采、黄河文化的博大与宏阔。美术展希望通过艺术语言,把文化与艺术、历史与现实、经济与社会、西部与全国紧密联系起来,为甘肃和兰州的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此次美术节作为‘兰洽会’的首场活动,也是唯一的一场文化性活动,特邀冯远、杨晓阳、李宝峰、马少青等40余位省内外知名艺术家参展,汇集精品美术作品160余幅。”负责展览的荣宝轩艺术馆理事长葛学成介绍说。
市博物馆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绘画展厅,人头攒动,观众身份也是多种多样。对于展出的作品,各阶层人士的评论也是颇有特色。在邵灵的花鸟画面前,有老太连呼“贵气”,大加赞赏;而有几个中学生模样的人则更青睐于附近的山水画,认为花鸟未免有些“俗气”。一位看上去颇有些艺术素养的老爷子则不住颔首,记者好奇上前询问,才知他自己平时也颇喜欢作画,而邵灵先生这几幅花鸟画,“粉质不掩孤傲,丽色难退率真”,实在是需要很深的功夫。不管行家还是外行,大家都表示观看这样的展览很受教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甘肃画院院长马国俊表示,此次展览是极为成功的,首先,它的命名就很好,“九曲黄河诗意兰州”,本身就极富美感,让人浮想联翩,而首次以美术节为名,将书、画、文化都放到社会的层面展示,对艺术文化的推广很有意义。而邀请了全国一流的艺术家参展,作品精美,提升了此次展览的艺术品位,对于甘肃美术工作者而言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交流,本土人士接受了书画方面的教育,这对于他们“走出去”也很有价值。
笔里千秋,自然为度
马国俊同时兼任甘肃书法院的院长,长期从事书法创作以及书学研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并曾主持完成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书法艺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此次的美术节上他即展出了五幅字作。
马国俊谈道,当前书法已经成为一种多元的表达方式,基本上分以传统经典作品为主要学仿对象的、以美术视觉为主要追求以及以现代艺术观念为主导的三条套路,各种因素融合,构成了当代的书法艺术观,而他自己则坚持师法经典。在他看来,书法的大成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淀,必须在自身积累达到一个相当高度后,才能达到任意驰骋、无度以为度的境界,在艺术的领域才会有充足的后劲。而在书写的过程中,节奏也是很重要的东西,必须保证流畅而又不轻浮,精致而又不能做作,所谓“自然为度”。“古人落笔前多只想到诗要怎么写,很少虑及字的问题,他们的积累达到了一定地步,自然可以一气呵成,几千年来,书法只是一个文人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文化样式。”马国俊谈道,“但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书法开始以艺术的形式呈现,把‘创作’提上了日程,而除了继承古人的经典式书法创作外,又新添了为展览而进行的创作样式,可以说古人和今人的书法创作完全是两回事了。”
马国俊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书法开始大量地借鉴文学艺术等其他元素,‘创作’成为书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创意是好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值得鼓励。”
但有相关人士表示,毕竟历经千年的积淀,经典的东西给人的美感总是比较持久而深厚的,“创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走上了书法上的偏路子,而自身没有达到极高修为时候的创新更是一种浮躁,甚至会毁了书法。”他谈道,浸淫书法必须能沉得下去,不下几十年的狠工夫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