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工笔画正迎来空前热潮(附图)
2011-07-17 17:16:15 王博彦
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何家英 摄影:王博彦
2011年7月16日上午10点,“学院工笔”首届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名家邀请展暨“学院工笔”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新锐艺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观众、媒体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艺术盛事。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同时也是此次展览活动的组委会主任,何家英亲自莅临会场参观展览,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中国的工笔画发展方兴未艾
这是一个浮躁风盛行的时代,在众多的诱惑面前,我们的心思很容易被割裂成各种碎片,导致我们很难去用心思考,很难去用心灵去体验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这是我们从事工笔画创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何家英说,但这并没有阻碍当代人去研究和探索工笔重彩画的步伐,今天工笔重彩画正迎来一个空前的热潮,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许多中老年工笔画家的带动和辛勤耕耘分不开,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使得青年工笔画家人才辈出;另一方面,诸如中国工笔画协会,北京工笔画协会等各种各样的工笔画团体及学习班,对工笔画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培养大批工笔画家的同时,也为这些画家提供了推介、发展的平台,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
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前景广阔
何家英说,在今天一种浮躁风盛行的年代里,有这么多的工笔人在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以平和的心态从事着自己的艺术创作,这应该讲是中国艺术一大幸事。正是他们有着如古人般严肃的创作心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着他所经历的一切,才使得工笔画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日益丰富和延展。同时工笔画这种绘画形式给许多的画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研究和创造的空间和可能,工笔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可以将许许多多的中外艺术语言容纳为一体。所以,在当前的局面下,工笔画就形成了一种非常丰富的又兼具有个性化的的态势,既有着对古老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又有着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突破和创造。画家在创作实践中也有着极大的观念突破,有的注重色彩,有的注重形式,有更注重意境,还有一些画家大胆地采用了其它的材料形式,这些都为工笔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工笔重彩画的发展也必然更为广阔。
纯粹学术性是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的追求
何家英说,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的创立就是为了弥补工笔画在组织上的不足,以往有些展览在组织方式上要求参展者把作品留下,参展的青年画家为了获得美协的会员资格,宁可牺牲自己的作品也要这个机会。但是往往一旦加入了中国美协,出了名、获了奖之后,就很难能够再参加这个大展,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真空。很多已经出名的人,他们所创作的成果、研究成果没有能够进一步出现在展览中,让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观摩。
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就是指向性明确、学术性强的一个组织,通过组织一些展览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已经形成自己面貌、比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集中展示势必会给我们工笔画家、画界带来更加大的促进作用,也势必会起到了一种积极导向的作用,使工笔画领域里的人都能够看到您的最高研究成果,特别有意义。何家英说:“今后我们还会把这些最优秀的画家或集中的或分散地搞各种各样的学术展览,我相信在这样的一种不为了一种所谓的在某个画会去获得一个资格,获得一种荣誉,或者获得一个职务等的前提下,纯粹的学术、纯粹的为了工笔画艺术的发展去组织活动,应该是这个领域中的人所共同向往和追求的。”
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旨在为青年画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次展览是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学术性活动,何家英说,在这样众多的青年画家不断地踊跃出来的时刻,我们的工笔画组织上有着很多的平台(中国工笔画学会组织的历届大展都给青年画家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很多画家通过这些平台得到公众认可,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认可,同时也使他的作品在这些平台的交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中国工笔画学术联盟的形成正是顺应历史的发展的需要,旨在团结全国各地的工笔画学术力量,整合资源,树立长远目标和规划,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工笔画艺术健康发展的、务实的、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共同开展各类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学术活动,全国范围内形成集学术研究、展览展示、人才培养、交流推广为一体的艺术氛围,对于目前中国工笔画艺术的研究、推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