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访】陈家毅:一个有趣的城市会产生一个有趣的磁场(附图)
2011-07-18 09:31:35 陆晓凡
新加坡陈家毅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陈家毅
陈家毅作品——2010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
【雅昌艺术网香港报道】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深港文化创意论坛上,记者与2010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设计师,新加坡著名建筑设计师陈家毅先生进行访谈。访谈间,他不仅谈及他对城市发展、规划的独特见解,还谈及他对设计书店的感受。
被访者:新加坡陈家毅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 陈家毅
采访者:雅昌艺术网 陆晓凡
一个有趣的城市要旧中有新,旧中有旧
雅昌艺术网广东站:您曾经写过《城市磁场》一书,请问一下您对深圳的印象,用您平常描述的风格来讲一下?
陈家毅:我觉得深圳开始趋向成熟,我想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是在起步的阶段是最困难的。规划非常重要,我觉得深圳有一个蛮好的规划,它允许接下来的东西发生。如果有什么地方是我觉得深圳能够有一点改进的话,我想是城市的比例跟规模。因为深圳的街道比较大,所以对普通行人的设备还是很有发展的空间,一个有趣的城市,人要跟那个城市互动。新加坡也好,香港也好,上海也好,他到水边的时候会跟水有一个直接的关系,而不是在一个非常冷漠的玻璃窗里头的房子欣赏海景,而是应该真的深入其境,切入那个景点,这个很重要。也许深圳比较缺乏的是这一点。也许它的一些设施或者设备还没有真正成熟到一个程度,可以让行人自由的、很随意地走动,人在汽车里头时间会比较多,如果那一方面能够做好的话,也能够疏落交通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很多大城市的问题就是基于他们对一些设备的不齐全,而造成很多其它的毛病,交通是其中一个。
雅昌艺术网广东站:您曾经形容香港是“鸳鸯合体”,请问为什么您会这么形容呢?
陈家毅:鸳鸯是一种饮料,就是咖啡或茶的一个饮料。我觉得它既有华人的传统,也有一些英国的影响,所以香港和新加坡一样是一个不太纯正的城市。也因为这样子,香港人讲话,他们总是喜欢在中文的词句里面混杂一些英文词,这个就是他们自己本身的一个城市人的个性。那个就是他们处理方式的一个方式,也凸显了他们这个小城市的一个智慧,他们很善用不同文化的元素去组成他们自己所要的东西。
雅昌艺术网广东站:但是好像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化以后,逐渐地趋同,就是越来越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您觉得这个是什么原因?
陈家毅:这个问题在国内的城市发展中尤为明显。因为我觉得国内这三十多年来快速地发展,所有城市的规划,还有很多高楼透过透视图来塑造城市的空间和面貌。这可以是一个非常快速的做法。今天讲座中我讲的几个案例里,我是故意提起作为一个城市不只要新,也要旧中有新,旧中有旧,这三个不同的案例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展现新的元素怎么样跟旧的建筑体系或者是城市体系相融在一起。如果一个新的城市屏除了他旧有的东西,在很短的时期里头就马上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其实我觉得还是蛮恐怖的,我是不会喜欢这样的一个城市。
比如说我一直都不很喜欢杜拜,虽然杜拜曾经是商界的宠儿,但是不在于它经济或者是商业上的成功或失败,这个城市对我来讲是没有味道的,因为我觉得它有很多很亮丽的高楼,有很多很笔直、很大的道路,但是对我来讲它没有一点个性。我觉得一个有趣的城市其实还要很多的元素。
雅昌艺术网广东站:这一点是不是和深圳有点儿相同?
陈家毅:深圳起初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如今深圳也不是这样。深圳的人也是来自各个地方,但是他们都带来他们自己的一些元素。像华侨城,其实是一个新加坡建筑师所设计的,但是他是和不同华人的设计师一起来,其中也有日本的设计师,共同设计的。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结晶体。他没有杜拜那么吓人的一味地去炫耀它的豪华,它有它人文的一面。比如说深圳书城也是,我曾在书城里面发现有一个卖旧书的地方,里面也可以喝葡萄酒,也可以喝咖啡,我觉得这样的元素就令我想到台北的一些小书店,这是当地人的一些心思,当地人的心思是很重要的。
怎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雅昌艺术网广东站:在世博的时候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次论坛也提出“亚洲设计城市”,城市好像在设计里面慢慢变成了一个关键词,您是怎么看待它在整个设计当中的一个定位呢?
陈家毅:这个问题很大。首先我觉得如果你对比世博的中文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亚洲设计”这不大一样,我觉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有点断章取义,也就是说它整个句子还没有完成,应该说怎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为从英语上,你可以直接翻译就是“更好的城市、更理想的城市会有更美好的生活”。所以不止是城市,而是好的城市才有好的未来,不好的城市不会有好的未来。那个句子其实还没有完全涵盖他要讲的意思,这是其中一点。
第二,我觉得如今城市很显然是人聚集在一起工作、生活、玩乐的地方,我觉得他除了提供这三个主要的要求之外,时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时间可以说是白天的城市和晚上的城市,之前的城市和后来的城市。因此如果城市只是提供生活或者是工作或者是玩乐而已,而缺乏一些比如说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或者是吸引人的东西,这个城市对于我来讲有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我觉得城市应该是除了主要的活动以外,它的外延也好,里头也好,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活动或者活力去推动不同的东西。
你是一个设计师的话,你会说我看到这个东西很有趣,然后你去做你的东西,它变成另外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又会影响其他的人,所以一个有趣的城市它真的会像一个磁场,它可以吸引那些有趣的人来这个城市。你可以看到以往的经验,就是纽约也好,巴黎也好,伦敦也好,当它到了一个境界的时候,它的艺术发展很好的时候,其实它的经济也很健全,它就会吸引服装设计师、建筑师、作曲家都来到这个城市,因为这个城市的条件令这些人不只是在此生活或者是工作,而且觉得这城市能够产生一些动力给他们。
城市的内涵来自于书店
雅昌艺术网广东站:听说您在全世界各地设计过30个书店,您对书店好像特别情有独钟,您在设计书店的时候是不是不只把您的建筑观念放进去,是不是还有你的一些文学上的想法?
陈家毅:我是这样想的,你们有去过香港的PAGEONE书店吗?有好几家,台湾也有PAGEONE,最近在北京开了,其实PAGEONE是我兄弟开的,我就顺其自然就做了他的设计师,但是除此之外,我还跟日本一家老书店,叫做GE国务书店,它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现在应该是85、86年的历史,在大概十五年前,我开始参与整合和翻新他们的整个形象。我自己的脾气比较怪,我不喜欢的工程或者是案子我不会接的。比如说书店,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欢看书,所以我会想要做书店,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如果你做一个比较的话,欧陆跟亚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欧陆有很多东西都是跟文化、跟人文挂钩、跟艺术挂钩,所以一个艺术的信息或者是想法,很容易地传递出去。但是亚洲,包括日本在内,很多时候它是以商业的一个模式去操作,所以亚洲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像欧陆的那些年轻人那么幸福,没有太多的美术馆或者是博物馆,让他们很单纯地去看有关艺术方面的东西。
在这些商业的整个活动里头,我觉得书店能够做到除了卖书之外,能够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因为它毕竟跟文化、跟艺术很相近,它不像一个商场,也不像一个电影院。因此我对它有一个想法,就是这里是一个人文艺术的地方,你来不来买书没有关系,至少你看到这些有关艺术、有关历史、有关文化的东西,潜移默化也好,慢慢地去引导也好,就能够促使有这样一个书店的城市变得比较有韵味。我觉得一个城市如果他没有文化的话,他就像一个没有内涵的人,一个要有内涵的人,其实他是需要经过很多的自修,城市也是一样,书店就扮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在设计书店的时候,有一些时候,有一些空间或者是有一些角落,我们都是让人可以闲逛的,不一定是一定要来买书的。
雅昌艺术网广东站:您觉得哪个书店是您设计过最有意思的?
陈家毅:我可以这样讲,因为我们现在在香港,所以我就谈谈在香港的书店。香港有两间书店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间在中环,它是在镛记烧鹅酒家对面的楼上,不幸的是因为香港的租金飞涨,一翻翻了三、四倍,所以这家书店在前年已经关门了。那一间的特别之处是我就近取灵感,因为靠近那里有一条路叫做荷里活道,那里卖很多明朝的家具,所以我就用了明式家具的模式来做它的摆书的方式,那个空间我到今天还非常地喜欢。
第二个是在香港时代广场,那里的九楼原本是一个没什么人气的地方,因为你上到八楼的时候,它的底下挑空的空间就到八楼,十楼以上是一个餐饮,九楼是一个夹心层,从来没有人要特别去九楼,然后在那里开店的时候,我是觉得这样一个地方很难。然后我就将一个原本朝内望的空间转向朝外望,也就是说它整个的墙面是玻璃的,而且是曲线的玻璃,所以当你到了书店外头的时候,你就像看一个玻璃缸,看到里头有很多书,有很多活动,很多人在看书,这个人吸引人的感觉,还有书的画面就会吸引你进去。
我们在做时代广场这个案子的时候,跟他们说我不一定有把握能够将你的顾客带上来。但是到了书店开业之后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现在九楼已经变成一个是非常时髦的楼层,蛮有朝气和潮气的楼层,还有一些跟年轻人相关的东西都要在那个楼层开业。如今每一年时代广场的负责人还会送我一个小礼物或者一个小卡片,因为我觉得在我们打拼的过程,相信他们看到了也有点儿被感动,就是我真的是要把那个东西做出来,结果是做到了。
链接:陈家毅简介
陈家毅建筑师,1984年毕业于伦敦“建筑联盟”。随即在1985年获得英皇家建筑协会“学生竞赛”冠军,并且在1987年获得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优秀设计新人奖”。2004年再度受邀代表新加坡在「威尼斯双年展」展、2007年策划北京“新加坡节设计展”。 2006 年因设计札幌伊纪国屋书店得日本设计大奖,次年怡丰城内的Page One书店设计获得“新加坡总统设计奖”。
建筑师陈家毅多年来在不同刊物杂志撰写有关文化、艺术与城市相关的文章。文集包括《不完夏》(1978)、《重顾草莓地》(2006),以及2008年出版的文集《城市磁场》获得《亚洲周刊》评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非小说类)。上海出版社在2009年8月亦发行了新简体增添版《重顾草莓地》和《城市磁场》。文章常见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印刻》杂志等。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