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个展——冷林专访
2011-07-19 09:55:32 白石 刘倩
记邱志杰佩斯北京展览“细胞”
邱志杰佩斯北京展览“细胞”
艺术家邱志杰在展览现场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
相关链接:
邱志杰与庞大和复杂无关的展览
(雅昌艺术网讯 刘倩)中国装置艺术发展至今,其中重要的一支便是以刘韡、汪建伟、邱志杰等艺术家的装置艺术庞大现场,他们的作品一直是沿着自己持续的艺术项目在前行,或许是探讨人文历史,或许是探讨社会规律。他们的个展现场往往能够在视觉和心理上带来较大震撼和冲击力,从而也成为当代艺术中的先锋性话题。
邱志杰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位,他一直以中国文人式的时空感和人生感喟为创作主线,将水墨、装置、录像、现场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融汇,把展览空间打造成一个复杂而且多样的庞大现场,让观众走进他的话语系统,严格来说整个个展现场就是他的一件作品,例如2009年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个展《破冰》和2010年上海双年展的《邱注<上元灯彩图>》。而此次与佩斯北京的合作中,邱志杰带来了与之前不一样的一个展览。
2011年7月17日,邱志杰的个展“细胞”在佩斯北京画廊开幕,展览展出了邱志杰一个多月以来在安徽广德完成的手工竹篾编织作品约三十件,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六边形的竹席为基础,每个竹席上编织了各种不同的造型,包括他之前作品里出现的水牛、葫芦、大桥、喷泉等题材,也包含了一些新的造型元素,例如芭蕾、面孔、人体器官等。作品的底座是五厘米厚的白色六边形底座,所有作品铺在展厅的地面,四周墙面则完全保留空白。三十件作品分组放置在展厅地面上,六边形的作品中间其实是存在着无数个隐藏着的六边形,将所有作品链接在一起。此次展览形成的现场效果与邱志杰之前的个展现场完全不同,少了原有作品复杂和多样性,整个现场色调也更加简洁,墙面的白色、竹席的黄色和地面的灰色形成简约的展览现场,让作品的人文气息更加清晰。
作品《心脏》和建筑式的纪念碑以及《年轮》链接成一组,似乎在探讨社会发展的哲学
邱志杰以前作品里出现的海螺,这次展览新创作的人体器官题材、日晷等链接在一起
作品《穿堂风》
细胞在竹蔑中蔓延和繁衍
展览主题“细胞”的含义恰到好处的概括了整个展览,也渗透到每件作品的每个细节中,展厅里的三十件作品,无论是链接的还是分开的,他们既是相互分离的单个细胞,也能够构成一个整体。而每一件作品中的每一根独立的竹篾,竹篾与竹篾之间,他们的组合也成为整体的蔓延和繁衍的元素。
当天下午的开幕式上,人们穿梭在竹子编织的各个细胞之中,竹编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来,此时观众感叹的是竹篾这种材料的可塑性和竹编工艺的精美。而当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展览现场的暖色聚光灯照射在作品上时,展览现场呈现出来的是静谧的美,展厅里的竹子们似乎在无声的蔓延和生长。针对此次展览的主题和邱志杰的新作品,雅昌艺术网采访了佩斯北京的负责人和展览策展人冷林先生:
佩斯北京负责人、“细胞”展览策展人冷林在现场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
雅昌艺术网:冷老师您好,作为佩斯北京的负责人和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能简单介绍下邱志杰展览主题“细胞”的含义吗?
冷林:“细胞”当然是一个象征性的叫法,这次的创作一个是用了一些特殊的材料,在当代艺术当中可能也不是特别常见的,用竹席来编织,这种方法和造型本身都可以不断地附加变化,而且所有的这些作品既可以互相连接,也可以拆散比较自由,生长、分裂,形状上都特意做成的六边形的象征性,这是很象征的,跟所有编织的意思一样,一直在过程当中产生一种变化和生长。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邱志杰的作品跟以前的个展有很大不同,少了一些复杂和多样化的内容,这次比较简约,作为策展人来说您对这个是怎么设想的?
冷林:我觉得过去当然艺术家的表现可能是有点儿像戏剧一样的,把所有的材料都给用上,艺术空间像一个戏剧舞台一样,每一个作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可能是过去邱老师所展现的。这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容易有一些迷失,当然形式当中有一些疯狂的表达欲,这个东西跟现时代的特点都很相像。我做一个展览,想还是一步步地把一些艺术家根本性的东西能够理清楚,这是作为策展人的思路,当然在邱志杰这些作品的戏剧表演当中,我发现很多闪光的东西,此次展览是我想截取的一个部分,能让人更多地发现里面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当然每个展览,展览就是展览,他是一定时间里发生的,有展览的形式,而且展览会有不同的方式,你去表达的东西都会有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意义,这次只是这次的展览要表达的。
夜晚的展览现场在暖色灯光下显得宁静神秘
竹编工艺中寻找被遗忘的劳动
邱志杰从6月份到安徽广德县的一个村子名叫芦塘村,找到了专门从事竹制品加工的地方,与当地的竹编师傅研究各种竹编造型的可能性,竹编是一门手艺活,一根根竹篾编织出美丽的图案和各种家常器皿的造型。2009年邱志杰的个展上也出现了竹席编织的作品,但那些作品是在竹席底座上链接各种现成品,一把竹椅化在竹席里,再冒出来的时候,变成了摇篮或者梯子。再消失在竹席中,下一次,它们或许会现形为灯笼,或者毛笔,或者一件乐器。而不同的则是,邱志杰此次所创作的则是另一种手艺,与常规竹编器皿大不相同,通过竹编塑造出面孔、鹿角、蘑菇云等奇怪的造型,这是对竹编师傅们的很大挑战,最终还是找到了其中的技巧,而后则是每日按作品数量去竹林里砍下新鲜的毛竹,劈成细细的竹篾,来完成编织。最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几十见作品。
当工业化手段越来越向极致发展之时,人类的生活都被简单直接和方便的现代工具所代替,艺术家尤其是装置和雕塑艺术家们制作作品也越来越陷入到对于原有材料属性的忽视中,邱志杰在展览中所关注的是这种新时代的生活和创作方式已经让我们逐渐遗忘了原有的创造性,那就是劳动。这种竹编的劳动让邱志杰体验到了与自然合作的魅力,让他在展览中寻找到了那种快被遗忘的回忆和感受。
(责任编辑:白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