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骁纯:拒绝快餐文化

2011-07-19 12:51:42 刘骁纯

——“数码墨像——南溪、蔡广斌艺术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展览的题目“数码·墨像”很有意思。现在是一个网络图像极度爆炸的时代,对网络图像的运用,给艺术家提供了许多机会,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艺术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图像。这两位艺术家都是大量地使用了网络图像,而他们能摆脱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画,最关键的就是受到了网络图像的影响。南溪用了很多拼合的方式,从网络图像中提取一些东西再进行创作;蔡广斌对图像进行了意象化处理。他们两个另外一个共性是,对网络图像进行挪用、拼合、混搭、并置、嫁接时,又要拒绝网络图像的快餐化倾向。网络图像快速爆炸必然带来图像的表层化、快餐化,只有表层化、快餐化才能使网络图像快速爆炸。这种表层化、快餐化对艺术创作有正面影响,但负面影响更大,大得多。他们的转换过程很好,其中最重要的在于,他们拒绝快餐化。他们在使用网络图像的时候,都在寻找跟传统文化的联系,由此发现了一些深层的问题,有技术性问题,也有精神性问题。首先,两位艺术家都想把传统的笔墨传承下来,用他们个人的不同的方式传承,这种承传本身有一点非常可贵,即承传传统笔墨不仅仅视为一种技术问题,它更是一种艺术通灵的问题,艺术拒绝快餐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一种跟神灵的沟通,也可以说是一种跟天道的沟通,跟上帝的沟通,这样才能抵抗快餐文化。蔡广斌的作品跟里希特的作品有关联,但又运用水墨的特质,这点是他应该继续发展下去的东西。里希特也是一个非常关注现实的艺术家,也是从现实中抽离出许多图像,其中有一部分作品也是黑白图像,也经常使用虚化处理。在这一点上,蔡和他有一定的关系,但他处理的方式与里希特不一样,他把水墨画发展得更极端。他的人物中深藏着对现实世界的忧患,但他将成人都画得有某种儿童的感觉,用儿童的图像方式表达对成人世界的忧患,似乎是对幼稚无知的成人世界的忧虑。希望他未来的创作能更大地拉开与里希特的距离。

  蔡广斌的作品中笔少墨多,蔡自己称要把握水墨的底线,这底线,也许就是那少之又少的用笔。能不能彻底消融笔踪?中国在唐代就出现了大泼墨,但受到张彦远的激烈批评,他说:不见笔踪,不为之画,不堪效仿。这造成了中国水墨画史上着重发展了笔法,墨法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八十年代后,大面积墨染的作品越来越多,但大都遵循墨不离笔的古训,按黄宾虹的说法,笔不能管墨,便臃肿成为墨猪。蔡的画,似乎有一种彻底消融笔踪而又避开墨猪之憾的可能性。他可以走得更极端,甚至可以彻底消融笔踪。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