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在北京《吴冠中全集》出版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1-07-23 19:11:30 王林

  我负责第九卷的编纂,吴先生的文章和相关资料我全部读过。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有两个体会:

  一是全集出版很有缘分,所谓“诸因具备谓之缘”。我提供几个数字,大家可以感觉感觉冥冥之中的因缘关系。文集中的第一篇文章是1946年吴冠中先生参加出国考试的试卷,而这篇文章的发现是2006年,正好是一个花甲。全集本来计划去年出版,东弄西弄拖到今年,今年正好是吴冠中先生88岁生辰。刚才汪社长念了两个数据,全集中画选了2048张,文章选了226篇,都很偶然。文章是我选的,本来是225篇,但后来加上1962年的一篇论风景画的文章,正好。还有,文集本来分七个部分,但由于散文随笔的分量太大,不均衡,分为两个部分,于是就成了8辑,这些数字都是中国人觉得特别吉利的数字。如果用传统术数之学的思路看,这书该编,很适当、很适宜。这些算是祝贺的话。

  二是大家提到吴冠中先生的观点,他有180多万字的文章,读后最感动我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文章题目,“知识分子的天职是推翻成见”。我们现在谈论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也好,观点也好,显然不是用来制约新思想的,而是强调启发性和开创性。我想提出两条:

  第一条是关于“风筝不断线”,这个比喻被引用得太多,很多人把自己的观点塞在里面。其实吴冠中先生后来说过,风筝也是可以遥控的,并非就完全不能断线,我把这个说法提供给大家,也在文章中讨论过这个问题。

  第二条是关于“笔墨等于零”,很多讨论,根本就没有读过吴先生的相关论述。吴先生有两个很重要的观点,和 “笔墨等于零”的说法直接相关。一个吴先生对文人画局限于诗画合一这种文学性倾向的批评。尽管吴先生崇拜石涛,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艺术之父,相当于塞尚、梵·高,但他仍然以比较长的篇幅来分析石涛的不足之处,正是在于没有突破诗画合一的观念,没有达到莱辛在《拉奥孔》中对绘画独立性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触及到中国绘画真正成为空间艺术的关键问题。第二,吴冠中先生对中国画的分析特别强调空间结构的作用,比如对中国画前景、中景、远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就非常深入,这些很具体的东西在讨论中通通被忽略。于是讨论成为要不要笔墨的表态。并没有深入到吴冠中先生对中国画问题的具体分析之中。我们在对一个理论问题进行争论时,首先要把别人的相关论述搞搞清楚,把它陈述出来,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然,中国美术批评仍然停留在表态式的浅表水平上。

  我是通过文字认识吴先生的,是文字之交、君子之交,我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