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应该让人微笑
2011-07-27 08:57:32 俞越
南京德基广场偶遇“艺术生活的奇异旅行”随感
过马路
溜达
相关链接:香港商场里的艺术嘉年华
去南京办事,得半日闲暇。朋友介绍说德基广场五周年店庆,中庭里办了个有趣的小展,不妨去看看。跑去一瞧,原来是她——周蓓丽!每次见她的作品都会微笑,为那些长手长脚、看起来讷讷的形象,为那些她赋予它们的可爱名字,以及这两者结合在我心底激起的共鸣。
随感一:“天真测试”
尽管不是双休日,但这座南京著名的大型商场里依然人来人往。由于展览位于宽敞的中庭,十分醒目,驻足观看的顾客自然不少。
据我观察,停留时间特别长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小孩,一种是年轻的女子。或许是因为他们和周蓓丽一样,依然掌握着一种叫作“天真”的语言,能够破译并欣赏这些作品。一个不及展台高,看起来还没上小学的男孩儿指着《请不要多愁善感》中的紫色小人说:“它哭了,它不高兴。”而他的父亲却对我说:“虽然挺好看,可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
大部分人在习得社会的语言后,便慢慢遗忘了与生俱来的天真。这大概也就是很多艺术家羡慕儿童,并将他们当作“缪斯”的缘故了。这次宛如童话的艺术展,更像是一次“天真度”的测试。或许它还能刺激一下围观者的神经末梢,勾起他们天真的记忆。
随感二:双重治愈
在大型商场里陈放艺术品,已不是新鲜事。就展出的内容来看,一开始主要是摄影、绘画,现在则有了雕塑、装置。而艺术品和商场的关系,也从最初有些莫名的“混搭”,到如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艺术家带着作品走出画廊、美术馆、创意园,来到熙熙攘攘的商场,面对各种阶层的人群。这并不是艺术的“降格”,而是在寻找更多的发声途径,向世人展示创“艺”。
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张淘对这种现象特别支持:“逛商场本来就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在这样的过程中邂逅一场艺术展,可以说是对都市人的双重治愈。”回头指了指周蓓丽的作品,她接着说,“希望这样可爱、睿智的小品能多些,太超前或者太晦涩的艺术品可不适合在逛街时欣赏。还有那些哗众取宠、只为炒作的,我肯定是退避三舍的。”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