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设计简史
2011-07-29 09:44:15 陈嵘
日本的设计,最近几年不仅仅在中国非常的风靡,即便世界范围也的确掀起了一股大大的浪潮。大多数中国设计师了解的日本设计师不外乎耳熟能详的寥寥数位,并不能全面代表日本。日本并非现代设计发源地,但理解其设计崛起、发展和传承的文脉,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追溯日本现代设计的源头,早期的日本设计是随着明治维新的开国而发展的。1900年前后,现代印刷技术的传入,给了日本印刷设计一个大大的飞跃机会,1920年代更是由于经济、文化层面上受到了海外各国的影响,而涌现出了一批反应日本社会现状的前卫艺新兴术家和商业艺术家。其中,有以商业美术为主意识的现代设计家河野鹰思的海报作品,有在书籍装帧中显示杰出感性的诗人和版画家恩地四郎,有在广告美术中独树一帜的山本武夫,以及以新艺术风格插图引领资生堂美术的山名文夫。
龟仓雄策
龟仓雄策海报作品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大举文化入侵,也同时决定了战后一段时期内日本视觉设计表现的大框架。但在第二年,日本通产省即设立海外市场调查会(日本产业促进会的前身),复刊《工业新闻》杂志,并大量派遣设计留学生到欧美学习,以国家体制促进日本的设计发展。因此,日本的设计可以说在战后得到了迅速的复兴。
1952年,每日新闻社举行工业设计大赛和相关展览,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了的一举登龙门的途径,并由此诞生了以独特造型的陶器与金属器具设计而得到世界好评的柳宗理、擅长机械电器类设计的小杉二郎、以及以室内器具及家具为主的渡边力等优秀设计师。另有以东京艺术大学的小池岩太郎为中心,荣久庵宪司等为主要成员设立的GK工业设计研究所,从雅马哈的摩托车及音响设计开始,发展到设计的各个领域,成为一家著名的世界范围总和设计公司。
这一时期,由美国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为日本烟草设计的Peace香烟包装以其高昂的设计费,在当时日本社会传为美谈。1957年日本国铁(JR)导入设计,以色彩区分各条线路,并开发了一系列功能主义优先的具有简洁造型的列车设计,使市民在日常搭乘中无意识的感受到了设计的魅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普及了设计这一概念。
杉浦康平
杉浦康平书籍装帧作品
在平面设计界,1951年结成的“日本宣传美术会”在3年后开始公开募集作品,促成了粟津洁、杉浦康平、和田诚和胜井三雄等大奖获奖者跻身优秀平面设计师行列。1970年日宣美解散后,主要成员并入了以发扬广告艺术指导制度而设计的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Tokyo Art Director Club)。
1955年,胜见胜、清家清、龟仓雄策等为对应日渐发展的国际化,而设立了“日本设计委员会”举办了系列优秀设计的展览,对促进日本原创设计起到了积极的启蒙作用。以“Good Design”奖励机制的设立为代表,1955~60年可以说是日本在设计领域全面开花的时期。
1960年,通过在东京召开的世界设计大会(World Design Conference),使世界重新认识了日本的设计,并为日本的设计发展奠定了基础。1964年召开的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整体设计,无疑是此次设计大会理念的一种完整实践。该届奥运会的总体艺术指导由日本著名设计理论家胜见胜担纲,由他组织的设计团队总和了一批日本当时最优秀的中青年设计师。龟仓雄策设计的奥运标志成为一代经典,而田中一光、杉浦康平、胜井三雄等则共同参与了所有视觉系统的设计,其中尤以对比赛项目图标进行的系统设计,获得了国际上的极大好评,为以后的奥运及世博视觉系统展开确立了标杆。可以说,经历了一段时期对欧美现代设计理论的吸收与消化之后,日本的设计在保持了对传统的继承之后,开始展现全新的一面。
田中一光
田中一光作品
田中一光作品
田中一光作品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战后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黄金年代,日本设计师在国际上几乎囊括过所有各类海报设计大奖。由此诞生的大批优秀设计师和设计公司也成为了日本设计发展至今的坚实基础。除了田前述设计师以外,还有诸如福田繁雄的图形、石岗英子的影视海报、横尾忠则的超现实主义拼贴、浅叶克己的文字设计;以及持续创新家具设计的仓俣史郎、服装设计领域独树一帜的三宅一生。而设计公司方面则有由丰田、松下等数家日本杰出企业联合出资,由原弘、龟仓雄策指导设立的日本设计中心,以及由中西元男领导的风靡全日本的CI设计公司PAOS。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持续大副下滑,日本的设计也同样经历了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这十多年的时间,给了日本设计师一次成熟思考的机会,设计师尤其是年轻设计师开始反思对美国方式广告艺术设计的依存,反思前期CI设计范畴及深度的问题,开始了脱离单纯日本文化造型表象以外的深层次的追求。
世纪交替之际,日本的设计开始重新出发,以原研哉为首的中青年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不再重复“从获奖到出名”的固定模式,他们更愿意从设计的本质出发,在各种领域深度考虑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当田中一光在去世前的数日,把无印良品的艺术指导大旗交到原研哉手中的时候,可以说是日本第三代设计师开始正式走到前台。
胜井三雄
胜井三雄作品
吉岗德仁
吉岗德仁作品:Pane椅
其中,原研哉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时师从毕业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向井周太郎,并经过石岗英子事务所的锻炼后,在加入日本设计中心后形成了独特的理性设计思维,而逐渐成为日本传统经典文化设计思路的代表;佐藤卓的设计却以完全不同的平易近人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但从其背后的细节解剖却完整体现着日本设计思维的所有细节真髓;佐藤可士和在品牌广告策划设计的实践,可以看作是日本年轻人通俗文化的体现;而从美国学习工作归国的深泽直人,在产品设计领域以独特的生物认知理论展开了完全不同与任何欧美设计理论的全新实践;吉岗德仁在家具和环境中对新材质的追求和运用,以及藤原大担纲的A-POC都毫无疑问是受到了三宅一生对于日本传统概念与新材质结合理念的传承;还有坂茂在建筑设计中对纸管的运用以及开发光纤混凝土的隈研吾,都已不再重复前辈们在建筑领域的被动工作方式。
现在日本设计的成就,无论在平面、广告、品牌方面,还是在产品、汽车等工业设计领域、亦或在建筑空间的范畴,都在世界领域获得认可而广受瞩目。以上这些简短的介绍仅仅是蜻蜓点水,很难把日本几辈设计师的互相影响和传承关系解析的透彻,但至少应该可以现代日本设计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责任编辑:刘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