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广州站”的采访
2011-08-04 13:03:39 王林
再议年表
展览虽然结束,但是对’85以来广东当代艺术发展脉络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梳理,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个是把众所周知的事情梳理得有理有序;第二是把不为人知的事实钩沉出来。当然,这种展览在广东比较难做,因为广东情况比较复杂,艺术较早介入商业,较早进入国际轨道,这些都需要去进行认真梳理,找出其中的特点。比如说广东艺术家对后现代艺术的敏感度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在当代艺术的研究中一直没有突显出来,这就难免遮蔽了发生于广东的先锋意识。由于广东不是很单纯的地区,不是很单纯的线索,各种因素的合力在广东当代艺术中所起的作用,要做认真研究。年表作为资料性的东西自然应该周到一些,特别是要线索清晰,要有重心,应该从中梳理出广东艺术家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价值、有贡献的线索。
艺术的权力磁场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个人策划,它是必须超越个人学术性而具有一种天下为公的历史视野。策展人有自己的选择性是可以理解的,五个策展人对广东当代艺术有不同理解,也无可指责。倒是对历史线索的研究,如何把这段历史中有创意的艺术家、艺术事件呈现出来才是最紧要的。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策展人处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受干扰。我觉得,这个展览可以请外地策展人来做,反而可以不顾及人际、人事关系,从全国的艺术状况、艺术脉络去考量广东艺术的发展,其批评意识可能突破人际关系和地域限制,把广东的艺术现象看成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采取本地和外地两者结合的方式。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