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世界文化艺术港”能否成为当代的“长城”和“敦煌”

2011-08-08 09:10:10 未知

——关于“世博园区地块”的文化畅想

  主持人的话

  “世博园区地块”犹如皇冠上的钻石。

  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之后,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一直是市民们关注的话题。1月,传来“会展”和“文化博览”的规划思路;3月,公布了《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征求意见稿),世博会地区将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7月,明确了世博园区目标“高端”,将成为上海新地标。

  经济可以强国,“国盛”必靠文化。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彩陶青铜、兵马俑、敦煌、长城和故宫,都是祖先留给世界最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令世界仰慕、叹服。“奥运”、“世博”之后,中国如何再建划时代的里程碑?如何在该地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价值?如何为这块风水宝地找到“最佳归宿”?如何将它打造得具有“世界”、“未来”、“创新”的多维属性?

  此次访谈的都是上海文化、艺术、经济、社会等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无不对“世博园区地块”再开发表示出极大的责任感,希望中国在“奥运”和“世博”之后,能再出“大手笔”,让全世界瞩目。

  王德培 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

  经济预测发现,文化越来越变成第一性

  我们过去都把文化艺术当成第二性,但我们在经济预测研讨中发现,21世纪物质的生产与需求在减少,社会经济越来越多将人的体验作为生产本身,而当将人的体验作为生产的主题的话,文化就越来越由所谓的第二性变成了第一性。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27%,发达国家是20%以上,而中国仅占2.5%。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的时候,文化消费增加是非常迅猛的。它是21世纪最具有引领性的产业,随着上海经济的转轨与发展越来越需要探讨文化产业。当今世界,文化艺术产业的规模效应只能在中国体现。世界各大城市都无法拿出大规模的空间发展他们已经非常成熟的文化艺术产业,从边际效应的角度没有办法跟上海相比的。若后世博地域建成国际文化艺术港,每年可能为上海带来数以千万的旅游人口。这个话题是战略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上海战略,是国家的战略,甚至是人类工业经济走到当下有一个怎样的选择。这意味着这是一个时间窗口,怎么样把历史机遇安排进去。

  蔡来兴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

  后世博这个传世之作,需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操作

  我想谈三点,第一,后世博地域规划与发展战略,打造世界级别的文化艺术区域,要放在上海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去认识,去统筹的规划和安排。因为从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经济强国必然会形成一个世界型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基本特征必须具有经济的硬实力,还必须具有文化的软实力。第二,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的高端:充分引进、充分展示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展示中国传统文明最优秀的成果,体现中国的特色;同时也代表人类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这种呈现而且是集聚的,把这些大项目集聚在一起,才能真正形成大气候。第三,我们还必须走一条建设管理的新路,必须是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操作。政府主导什么?总体规划、制定重大的政策、供应土地等等。企业为主体,是说,应该招一些大企业或者是超大企业牵头或者是几家大企业联系起来牵头,以它们统筹规划,统一操作。最后是市场化操作,这些项目完全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如果通过大家的努力,最后能真正达到数以千万的游客,上千亿的销售收入,而且还有几百亿的税收,对整个上海有巨大的带动,特别是建成千百年的传世之作,这就是对上海发展的历史重大贡献。

  陈夑君 上海文广局党委书记、上海市文管委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

  世博园区有集聚效应的地块对上海来说,是百年不遇的

  后世博的开发正积聚性地进行,浦西段推进非常快,世博会博物馆在积极启动,另外高烟囱下面搞一个现代艺术馆。我们惊讶于收藏界到了亿元时代,但很多朋友告诉我们,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所以,第一,政府是要引领的;第二,资本是有觉悟有嗅觉的;第三,民营是有活力的。后世博上海有集聚效应的地块对上海来说是百年不遇的。上海人总算可以在比较从容的空间中想一些事情。关于如何定位上海这座城市,还是要全球视野。在当下,上海这座城市一定遇到了不同于历史的全新的时段。如果把整个后世博问题放在这么一个大的时空来看,是很有意思的。

  吴建中 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所所长

  不要忽略文化可以被投资的重要概念

  上海有过城市更新,但文化很分散,而且有的已经被淡忘了。比如说徐家汇,查历史徐家汇是上海的历史文化区,现在查字典的话,徐家汇是商业区。上海的文化艺术场馆也相当分散,缺乏像华盛顿广场这样一个聚集的区域,也缺少像纽约百老汇这样的区域。上海需要一个中央文化区,这样可以跟中央商务区遥相呼应,同时我们也不能光考虑全部是公益性的,希望在管理上改变一些思路,而且能够搭配一些经营型的文化场馆,不要忽略文化可以被投资的重要概念。世博园曾经是上海工业的集聚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这一区域转型为文化区奠定了基础。要做到可持续,就要和科技、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城市品牌再塑造的很好机会。

  程麟荪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亚洲史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化使纽约东城区地产价格40年增加26倍

  我儿子住在曼哈顿东城区,这个地方上世纪60年代还完全是贫民区。为什么后来发展这么快呢?林肯中心建好以后,整个改观了。有统计数据,从1963年到2003年的40年里,这个地区的地产价格增加26倍,文化对地区的价值的作用显而易见。有人说,美国现在基本没有纺织业了,但纺织业有关的产生的价值却还是最大的,而且就集中在纽约几条街里面,所有大的服装企业或者设计企业都在那个地方。我国尽管是纺织大国,但却不是纺织强国,中国很多世界级的纺织企业做的都是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文化对企业的对产品的价值作用也显而易见。后世博这个地块应该有文化属性,它不仅仅是上海的,需要更高的决策。

  许德民 抽象艺术文化学者 艺术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文化艺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奥运”和“世博”之后,中国新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国际“形象工程”暂时性缺失,能够引起世界关注和成为国家民族动力的核心话题也渐趋淡化,但借世博园区地块的规划打造,我们要进行宏观战略思考,定位以“会展”和“文化博览”为主的规划,沿江的公共开放环境,要提升到更为国际的前沿和高度,这个地块不仅是上海的,更是国家的形象。难道谁有能力拿出3000亿补缺,这个地块就属于谁了?所以我希望专家们就钱的问题做深入的思考,是否有可能在原地块再生出更多的3000亿。城市地标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实力,既是一个城市过去、今天、未来的历史风貌,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形象。据统计,外国人到北京,除了故宫、长城,位列第三的就是近年来兴起的“798艺术区”;外国人到上海,除了外滩、城隍庙,现在M50、田子坊也已成必到之处——文化艺术的世界级影响力可见一斑。上海在其他城市地标建筑中花了无数的金钱,唯独M50基本上没有花过国家一分钱,M50给我们非常重要的思考——这意味着一个城市竞争力转移最后的着落点就是文化艺术。21世纪国家竞争力首先是看城市竞争力,而如何打造21世纪的城市竞争力这才是城市经营的终极使命。文化艺术应该成为上海的核心城市竞争力,上海应该拿出大气魄、大手笔。

  周正宽 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加拿大红枫集团总裁

  应超大规模地吸引聚集世界级艺术文化体系

  后世博这个地域怎么定位,关系到这个战略发展怎么定位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是有历史影响的,所以我建议宁可想想、再想想。利用文化艺术产业和设施特有的集聚效应,吸引全世界文化名人、艺术家、经营商等汇聚于此,建立起我们中国独有的国家级、世界级文化艺术支撑体系。这个区域打造的世界级文化艺术港应包括: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世界原住民文化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世界“水”博物馆、太空馆、科幻未来馆、常年演出剧场群、世界级文化艺术交易平台和专业会展中心等创新布局,初步实现文化艺术产业链的基本整合。这个区域打造成功,应该是一个集世界级建筑美学经典于一身的城市地标性建筑集群,是一个贯通中西、创新与融合兼顾的前所未有、超大规模的世界级文化艺术综合体,其产生的国际影响力将是数以千倍、万倍的!“百年、千年一遇”的重大发展机遇就在眼前,稍纵即逝。仓促定位,必将带来失之交臂的终生遗憾!百年、千年的机遇绝不能让它成为百年、千年之痛!上海应该具有创造历史的大思路、大手笔,上海应该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胆魄,完成这属于上海、更属于中国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