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鲁迅,我们在这里相聚
2011-08-18 09:08:33 潘宁 李雯
201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1931年的8月17日,鲁迅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三层楼房中开启了为期6天的“木刻讲习会”。由此,自欧洲传来的现代木刻知识和技法在中国得到了初步的普及,一支锐意无限的木刻青年新军开始集结,一场全国规模的新兴木刻运动拉开了序幕。80年后,浙江作为鲁迅的故乡、中国现代版画的发轫地,将以浙江美术馆“鲁迅与新兴木刻”系列展览纪念那段岁月,也将带领大家从艺术的角度重新走近鲁迅。从8月17日起,“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佐喜真美术馆藏珂勒惠支原作展”、“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三个专题展览陆续登场。
这个夏天,因为鲁迅,我们在这里相聚。
如果鲁迅活在今天,
版画还会是他唯一选择?
“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由浙江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广东美术馆及宁波华茂美术馆协办。展览展出的350余件展品中国家1级文物就达52件。展览分为“直观鲁迅”、“从普罗到波普”、“鲁迅的面容”三个板块,分别展出鲁迅收藏的中西艺术藏品、中国现当代版画80年的经典作品,和关于鲁迅肖像的艺术名作。
1930年,就在新兴木刻运动发起的前一年,鲁迅就曾明确指出电影在大众宣传上的绝对优势,认为电影是“用于大众宣传、煽动的绝好容器。”如今,可传播的艺术形式愈加多样,本次展览也邀请到几位当代艺术家和青年学子重塑“鲁迅的面容”,如刘健、雷磊的动画作品,于洪的装置作品等。尽管他们使用的艺术语言和媒材,与早期鲁迅所提倡的新兴木刻相去甚远。但这些形式多样的作品,不禁让我们发问:如果鲁迅活在今天,版画还会是他唯一的选择?
凯绥·珂勒惠支,
她究竟是谁?
来自琉球的“佐喜真美术馆藏凯绥·珂勒惠支原作展”也于8月17日同期开幕。佐喜真美术馆特提供的近60件珂勒惠支版画原作将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对于“珂勒惠支”这个名字,很多观众都觉得似曾相识,中国人习惯简称这位德国女艺术家为“珂勒惠支”,严格地说,其实应该称“凯绥·珂勒惠支”,像鲁迅编辑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中所称呼的那样。
据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介绍,1931年,经由鲁迅推介,天才而苦难的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首次登陆中国。她的艺术对中国艺术家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持久,尤其在版画家心目中地位超拔,是无数艺术家的精神偶像。她的艺术主题极富人文关怀意味,展览中将有一组艺术家各个时期的自画像与观众见面,这几幅作品仿佛穿越时空,带着我们阅读凯绥·珂勒惠支的一生。
本次鲁迅展浙江美术馆推出了专家导览、语音导览、志愿者导览、触摸屏导览等全方位的导览服务,展览开幕式还首次通过网上直播的形式,让无法到达现场的观众分享这一盛事。
【相关链接】
一场有关鲁迅的讲座
8月20日下午2点,在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有一场关于鲁迅的讲座将在这里举行。这是在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之际,“文史大讲堂”首次走进杭州,诚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陈思和先生,以《从鲁迅到巴金——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及传承》为主题开讲。
此次演讲,陈思和教授将从文学史的线索中梳理出巴金与鲁迅的深刻联系,内容不仅涉及二者人生命运的沉浮,更重要的是在当代的语境下重新审视和解读鲁迅的批判精神,重新评价巴金对鲁迅思想的传承。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听听。
(责任编辑:蔡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