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细菌也能变艺术品

2011-08-20 11:37:29 未知

  

  陈友桐穿着防护服创作细菌画作圈内为他的作品

  你家冰箱里有没有干掉的半块柠檬或发霉的剩菜?别着急丢掉,对你来说那是废物,可是别人会把它做成艺术品。

  一说到细菌,就代表着疾病和灾难,谁又能想到,细菌也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20日,“2011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三回展”将在成都A4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参展的陈友桐、吴俊勇、姜鹏、陈轴、方璐等5位艺术家都是国内的新锐艺术家。

  在这场汇集了影像、行为、设计、涂鸦和装置等不同形式的综合展览上,在北京发展的广州艺术家陈友桐的参展作品“微观之宏”颇为引人瞩目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各种细菌竟然变成了美轮美奂的画作。

  搞创作 穿防化服戴防毒面具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提前到布展现场探营。在三楼展厅,十个透明的厚玻璃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玻璃板里面的图案构成非常有意思:有些像太极八卦,有些像宇宙星空图,还有些像盛开的梅花……

  “这些画都是我用细菌完成的。”一位貌不惊人,手戴橡胶手套的年轻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周围几家媒体的女记者发出一声惊呼。这就是这组“微观之宏”的作者陈友桐。

  据了解,陈友桐的作品使用了炭黑曲霉、红典霉、绿色木霉等各种霉菌和微生物。

  “这些细菌大部分都对人体没什么伤害,但有些细菌有,所以我的工作室也是实验室,有时我会穿着防化服,甚至戴着防毒面具作业。”

  有看法 “我不是生化艺术家”

  2003年的“非典”对当时还是架上画家的陈友桐冲击相当大,此后他迷上了研究细菌。

  2004年后,陈友桐开始转型,他放弃了绘画,以微生物作为艺术实验中的核心材料,在微观世界中,导演着一场细菌之间,爱恨离别、生死病痛的戏剧,演示自然生灵的繁衍、搏杀、死亡与重生。

  但陈友桐说,自己不是太喜欢被称作“生化艺术家”,因为他只是恰好选择了用生化手段进行艺术创作,“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我的作品和其他人绘画一样,也在表达我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

  陈友桐的每件作品,都会把细菌放在培养液中让它们生长,基本上都需要三个月时间,等慢慢形成规则的图案,他就会喷洒一些药剂杀死这些细菌,然后放进玻璃匣子密封起来。

  展览现场有个封闭的玻璃柜子,里面有陈友桐进行细菌绘画创作的各种培养皿、玻璃瓶和试管。

  新鲜的树叶、泥土、煤炭、碎肉以及米粉,被故意垒成塔状依次在里面排开,下面是有细菌的营养液。记者发现,营养液已经开始远离这些物质,形成了弧形的图案。陈友桐说,“远离”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各种抗生素,虽然剂量很小,但是也能杀菌,这些抗生素都是人类带来的。”

  链接

  百年“细菌艺术品”画出科技之美

  其实陈友桐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细菌来“作画”在国外早有先例,而且目前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已经慢慢演变成一种风潮。

  世界上最早用微生物画出的图画,是在100多年前,由苏格兰生物学和药理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创作的。

  弗莱明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当初他做实验的时候,其中一个部分就是用细菌组成图案并且用颜料上色。美国一些科学家就模仿弗莱明的做法,也使用这些最基本的技术来绘图,不同的是现在的技术更为先进。

  遗传学家及艺术家亨特·科尔就曾使用具有生物发光性的细菌,绘制出令人惊叹的DNA分子演示图。科尔用了好几个培养皿,在其中涂布上可以发光的细菌,拼凑成这样一幅“生物图”。这一幅图保存了两个星期,后来由于细菌开始死亡,并且变得黯淡无光了,她才不得不用相机拍下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