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埃里克-基夏尔与他的收藏顾问

2011-08-22 15:35:23 Lisa Movius / 翻译:杜然

  十一年前埃里克-基夏尔来到中国,希望建立起有着自己特色的收藏体系。在两位收藏顾问的帮助下,他不仅找到了自己收藏的专注点,还在三个人之间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沟通关系。

埃里克-基夏尔(右)与他的收藏顾问哈德瑞恩-德-蒙特费兰德

  在中国的当代艺术领域,十年前的时光仿若隔世,市场化之前的那种暇逸令收藏家回忆起来时语气里仍带有丝丝的浪漫。收藏家埃里克-基夏尔(Eric Guichard)在新世纪之初来到了上海,准确地说是2000年10月。“我来到这里的时候,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还在举行。”他回忆道,承认自己当时并没有去参观那个现在已经成为传奇的展览,正是这次双年展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带入国际视野。“我遇到了香格纳画廊和东廊画廊这样的(顶级画廊)。尤其是香格纳,手上有许多好东西。”他回忆起自己“买下了几件作品,事后证明买值了”。

  对于基夏尔这位经营着数码新公司的法国企业家看来,探寻、支持和收藏非常新的艺术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我来自一个喜欢收藏艺术品的家庭,我爸爸在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收藏了许多当代作品。所以,十一年前搬来中国,(开始收藏中国艺术)是很自然的事情。”

  基夏尔的收藏中基本没有那种价格昂贵的绘画作品—那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有名的部分,而是以纸上作品和新媒体艺术为主。“如果你专注在某个领域,你就能找到有意思的东西,”他声称,“问题是你得找到你的专注点,有时候你需要一个顾问来帮你。”在新媒体领域,他与乐大豆(Davide Quadrio)进行合作,这个意大利人是上海的一个创意机构比翼(BizArt)的创始人;两人一起成立了一个名叫“东远西远”(Far East, Far West)的公司。基夏尔的顾问还包括法国人哈德瑞恩-德-蒙特费兰德(Hadrien de Montferrand),他在北京拥有一家同名画廊,那家画廊专注于纸上作品。“蒙特费兰德令我懂得欣赏纸上作品。” 基夏尔回忆道,他对两人之间的默契赞不绝口,“他很清楚我喜欢什么样的东西,知道我会对什么样的东西有兴趣,也知道作品的历史价值。”

  基夏尔第一次来上海是为了推出Linktone和SmartPay这两家网络公司,之后他决定留在中国,因为“我发现我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相较于欧洲,这里每天都有更多新的事情发生。”接下来,他创办了咨询和贸易公司,为了一个新的技术项目,他将去加州的湾区。“中国让我改变了很多,是好是坏,现在还很难说,”他俏皮地说道,“这里让我的心胸更为开阔。对我来说,这里几乎没有社会压力,我很享受在这里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基夏尔住在上海一套宽敞、明亮的公寓里,风格舒适、简约,这里位于从前的法租界,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楼。他的家中摆放着一些粗旷的大型物件,包括一个船形骨架和一块编织地毯,低调的装修风格令其大量收藏中的几件佳作脱颖而出。

  合二为一的客厅—餐厅四周摆满了来自唐茂宏2005年超现实风格的影像作品《兰花指》全套16张剧照,基夏尔于同年将其买下。这些圆形的图画上,有熊猫、兔子、乌龟和奶牛在一张桌子上交配;一朵蘑菇云从一具死尸的裆部升起;五颜六色的蘑菇从一张凌乱的床上长出,床上散落着无头的身体;穿着内裤、戴着小兔面具的武士骑在巨大的蜗牛身上。

  《兰花指》这部录像作品令人心跳加速、心神不安,不过令人不由得陷入对腐朽和混乱的沉思之中;而剧照 因为与上下文的割裂,而徒增一层怪异和恐怖。基夏尔说:“一般说来我喜欢系列作品,它们能营造出气氛。”

  要说到怪异,这件作品与杨振中的《轻而易举》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这件2002年的大型摄影作品表现了这位上海艺术家把浦东的天际线倒转过来立在自己的手指上,这是他在2001年至2005年间创作的系列摄影作品中的一件。基夏尔在香格纳画廊看到这幅作品后于2002年将其买下,那会儿这家画廊还位于上海复兴公园内。在这幅作品对面的角落,放着法国波普艺术家Jacques Villegle的一幅拼贴画,这件作品是基夏尔父亲的藏品,在基夏尔看来,它象征着自己的过去和旅行经验。在门厅处,挂着他早期的一幅藏品,那是他于1975年买下的Bernar Venet在1966年创作的一件作品—一本重写的化学书。“他打破了观众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使其不诉诸情感。” 基夏尔说道。

  在他的床头,挂着叶永青的抽象绘画作品;在一个壁龛里,陈列着朱加1995年拍摄的系列街拍作品,这位艺术家在作品中插入一个标牌,上面用中文写着“他们俩有过性关系?” 基夏尔于2006年从东廊画廊买下这些图片,他说这些照片“是更为激进的东西”。

  基夏尔在上海的公寓摆放的艺术品,只是其庞大收藏的一小部分。他在法国南部还有一处面积不大的住处,他的部分藏品,比如Andy Warhol 和Donald Judd的作品,都租借给了尼斯MoCA美术馆。除了他父亲的收藏以及在法国的部分藏品之外,基夏尔说他喜欢的主要还是亚洲艺术家的作品,或者以亚洲为灵感来源的作品。不过,“作品来自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我有什么意义,能给我带来什么,能否让我从中学到新的东西。”他接着说,“我收藏的目标是拥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说我的藏品所具有的共性。”

  基夏尔与蒙特费兰德的合作始于他们在2007年秋天的相遇,当时他们共同的朋友,一个来自美国的古董藏家介绍他俩认识。“起初我们只是朋友,”蒙特费兰德详述道,“这事关信任。事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和艺术家之间的信任,以及藏家对我品位的信任。”带着舒服、自在的哥们儿气氛,两人会争论如果都住在法国的话,两人是否会在巴黎碰到。“有可能,但我俩(在那里)没有太多共同的朋友。两个法国人竟然在中国碰到了,这可真够奇怪的。” 蒙特费兰德大笑着说。

  蒙特费兰德第一次来中国是十三年前,当时他在复旦大学学习。后来他在联合利华(Unilever)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因为学过艺术史,又转而为法国的拍卖行Artcurial做市场,2007年的时候这家拍卖行又把他送回中国。接下来他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工作了一年半,2009年在北京的798创办了Hadrien de Montferrand 画廊,这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展示纸上作品的画廊。蒙特费兰德描述了他所选择的这种艺术媒介的魅力,虽然这番话并非他的原创,“纸张就像是日记,而绘画就像是传记。一个人画画是为了画被人看见,而纸上作品则是为了你自己。”

  基夏尔的两位专注于不同领域的顾问,在他们三个人之间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沟通关系。蒙特费兰德说:“对我来说,东远西远打开了我的眼界,这是一种思想的碰撞,营造出不同于友谊或者商业合作的关系。”基夏尔不愿意多谈东远西远,他解释说现在还没有到引起公众注意的时候。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已经委约知名或者新晋艺术家创作了六十多件新作,其中一些已经进行了公开展出,或者正在国际间租借。

  蒙特费兰德与基夏尔都拒绝讨论艺术投资所带来的收入。他们唯一愿意公开的数字,已经列入公共记录中:在2008年,基夏尔将张晓刚的七件系列作品通过Phillips de Pury出售给一家拍卖行,保底拍卖价达到160万英镑。基夏尔说,“我想,在2008年年中的时候,市场有点疯狂,我时机把握得非常好。”

  “你完全可以说艺术是回报最佳的投资,” 蒙特费兰德开着玩笑,“因为你可以把艺术品挂在你家的墙上天天看。”

  “人们跟我说应该开一家画廊,但我从来没想过进入艺术的商业那一面。我不想和艺术家以及艺术界之间建立一种商业关系。我很享受现在这种自由,”基夏尔说道,“买得划算就像是蛋糕上的樱桃,属于锦上添花,但这不是主要目标,这不是买卖。”他补充说,“与艺术为伴是充满乐趣的事情,就像爱上一个人,你每天爱她多一些。”

(责任编辑:刘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