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纪念吴冠中

2011-08-24 10:43:17 王林

  吴冠中逝世的消息是邓平祥电告我的。他发来短信曰:惊闻吴冠中先生仙逝,不胜悲痛,忆及先生生前音容和业迹,和泪吟就挽联,以送大师西去:

  人瑞九序,堪嗟百年,年少立身求索,背负五四宿命,,故国西方两家门下,雄心万夫转轮来;

  艺事七十,风云世纪,遍历苦乐沧桑,打通中西古今,文论潮流,绘事新貌,壮士暮年飞鸿去。

  其中“飞鸿”一词取自《吴冠中全集·自序》题目“目送飞鸿”。

  我知道吴冠中先生是因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形式美”之争。那是1979年,我在重师中文系念书,正值美学热。吴冠中振臂一呼,国人响应,艺界潮涌。27年后,2006年湖南美术出版社编纂《吴冠中全集》,水天中、汪华任全集主编,邀我参与。我主动请缨,愿为第九卷“吴冠中谈艺术录”执行主编,就是因为八十年代热情未消。谁知前八卷皆为作品,各主编写一篇作品评论即可完成任务,而我必须读完吴冠中六种八卷300多篇180万字的文章,然后剔选、分类、编排,再写出评论文字。碰巧的是,就在这一年发现了吴冠中1946年参加民国教育部出国考试的答卷,写得学贯中西,文采飞扬。作为谈艺录开卷之作,时间正好是60年,一个甲子轮回。而全集正式出版的2007年乃是吴冠中88岁寿诞。文章本来选了225篇,谁知后来加上1962年谈风景画的一篇共226篇。该卷本来分七个部分,但因散文随笔份量太大,于是一分为二就成了8辑。这些数字都是中国人觉得特别吉利的数字,或许冥冥之中有一种什么缘分吧。

  编“吴冠中谈艺录”,成书100万字。最为感动的是他讲过的两句话。一句是在《真话直说——答<文艺报>记者问》回答“成功的秘诀”时说的:“除了勤奋之外,主要是苦难。”另一句是在《横站生涯五十年》一文中说道:“知识分子的天职是推翻成见。”我用第二句话做了“吴冠中谈艺录”前言的题目,后来发现吴冠中在全集自序中也用了这句话。因为如上所述的经历,于是有“和邓平祥祭吴冠中先生长联:

  一生求美,在中国竟以苦难相伴——凭谁与追根溯源;

  三立见史,是正人当与成见为敌——继我以披荆斩棘。”

  三立者,即古人立功、立德、立言之谓。想到我对吴冠中艺术美学思想的整理,特别是八十年代“形式美”讨论中对抽象美的看法和九十年代”“笔墨论”讨论中对中国画的看法,再补上一联,以为“又及”:

  “笔墨还原可得道;

  风景断线方成仙。”

  意思是说吴老提出“笔墨等于零”,强调笔墨表达与时代的关系,很好。但笔墨的文化负担早已深入表达之中,必须还原为材料本身,方能取得个人创作的真正自由。再者则是对吴老谈抽象美 “风筝不断线”说法的异议,因抽象之谓,就是要脱离物象,不然抽象艺术将无以为据。

  我想对吴老最好的纪念,就是客观、公正,独立地评论他的创作和写作,还原一个终生勤奋且成就斐然、一个历经苦难然锐气不灭,一个独立不倚敢揭露体制的吴冠中,而不是一味以大师、巨匠、伟人之类的光环,再加上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叙事,去遮蔽、去扭曲历史的真实和逝者的真实。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