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华网评:不能以功利的眼光看待小学书法课

2011-09-01 09:01:17 未知

  当下,还有多少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随着电脑的快速普及以及网络覆盖范围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习惯在电脑上敲敲打打。近日,教育部的一纸通知引发网友热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8月31日《大河报》)

  对此,有人觉得开书法课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又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但也有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难理解,认为“浪费时间”的,都是担忧开设这样的课,会影响孩子其它“硬学科”的成绩。其实,如果把视角调高一些,跳出短期的功利预期,小学生学习书法带来的好处,还是要远大于付出的那点课时。中国书法讲究按照美的境界运笔结字,讲究“气定神闲”,这种行意、运笔、入境、品赏的性情陶冶,正是中国书法蕴含的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的体现。

  如今的教育,无论内容还是教法,工具化、技能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而技能背后的文化底蕴、厚重之感越来越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当今年轻人尽管文凭越来越高,使用软件越用越熟,但由于工具化、技能化思路的根深蒂固,思想方法单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正在退化,影响着创造能力的开发。因此,类似书法这样的传统文化,对帮助青少年发现美、创造美,是很有作用的。把书法纳入小学生基础教育,对于培养他们更为全面的才智、更为健全的人格来说,也十分必要。

  如今的书法教育,基本散见于民间商业性的“兴趣班”教育。家长抱着“要么不学,要么就当书法家”的急功近利。事实上,孩子学上了书法,虽然可能会当书法家专业美术工作者,但绝大多数将来还要面对与书法不大沾边的工作与生活。可从小热爱书法的他们,肯定会比其他同龄人更多一些“发现美”的眼光、触类旁通的悟性。而这,恰恰是那些急功近利的成年人最该具有的理性。笔者在练颜体的时候,我的女儿才五六岁,可她走在大街上,却能从众多牌匾或广告文字中分清颜、柳、欧、赵,后来我才发现,她是从读我的藏帖、向我问“为什么”中逐步悟出来的。

  如今的年轻人,电脑玩得很熟,外语也成了人人皆备的“硬通货”,但是文化底蕴、领悟能力却往往不如他们的父辈或祖辈,直接影响到自身创造力的提升,这无疑是教育的缺憾。而消除这样的缺憾,在小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引入书法课是个不错的选择。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