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对话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吕澎

2011-09-30 17:23:01 未知

链接:2011成都双年展 专题报道

  “物,色”谈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把它延伸为我们今天如何面对自然,面对发展。

  对话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吕澎

  “当代艺术最欠缺的是对自家的东西一点不熟”

  记者:能具体阐释一下今年双年展“物色绵延”的总主题吗?

  吕澎:“物,色”谈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把它延伸为我们今天如何面对自然,面对发展。当代艺术展的主题“溪山清远”是一个精神态度和气质层面的形容,就是山清水秀嘛;建筑展梳理田园城市的由来,针对未来的城市发展,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

  记者:那么这次双年展与以往有哪些不同呢?

  吕澎:看完展览的人会评论说这次怎么那么安静,其实我的目的就是能够区别于一般当代艺术展的喧哗和刺激。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回头看,上世纪八十年代谈的都是现代主义,90年代谈的都是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然后是影像装置,这些全部来自西方后现代理论,但偏偏没有回头看自己传统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自身寻找资源呢?

  记者:最近很多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在当代艺术领域,我们对传统太忽视了。

  吕澎:大家都意识到了这块的资源,我们出去跟人讲西方美术史是头头是道的,中国画家对西方画家很了解的,但西方艺术家却讲不出来,但问题在于,如果你自己都讲不出自己的历史,那就有问题了。

  记者:也就是说从传统中寻找灵感?

  吕澎:新时期的十年,严格说来,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什么发展,只有不断试验和痛苦挣扎,尽管如此,没有像八十年代那样轰轰烈烈往前走。我们的艺术家究竟要做什么,该从哪里去寻找灵感资源?

  中国传统在1949年之后完全断掉,被有意识地干掉了。那时候改造传统中国画是不允许画那些传统山水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才有些国画家星星点点地开始恢复,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传统起码在三代人的身上断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要延续传统蛮吃力的,必须看艺术家自身的教养、体会和阅读,这些问题靠一个展览解决不了。

  记者:四川艺术家的美术作品要从艳俗风格回归到淡雅的水墨传统风格还是有些困难吧?

  吕澎:慢慢练!在这次展览上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苗头的。

  这次展览比较极端,可能会招致“借用传统符号如此肤浅”的批评。如何与传统嫁接,其实这是每个艺术家自己的事,我们只是提出一个方向,而且不是唯一的方向。但这个方向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欠缺的方向,你可以对西方艺术家的东西如数家珍,为什么对自己家的东西一点不熟悉?

(责任编辑:孟玉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