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张晓刚:我的作品是重新体验梅花和我的关系

2011-10-08 14:44:53 张凡

相关专题:2011成都双年展

   2011年9月29日下午,2011成都双年展在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盛大开幕,作为成都本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盛会, 2011成都双年展将主题确立为“物色·绵延”, 主题之下又设有“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谋断有道:国际设计展”、“物我之境:国际建筑展”三大主题展及其它板块,将在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家居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等当代艺术领域进行全面展览,旨在通过本届展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发展,同时对相关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学术研究与文献总结,为成都双年展未来的运作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展艺术家张晓刚在展览现场接受了雅昌艺术网的专访。

图为艺术家张晓刚在展览现场接受雅昌艺术网的专访

  雅昌艺术网:这次您带过来参展的作品能否给我们做一个介绍?好像是周次亮相的一个新作品?

  张晓刚:这件作品是今年新的作品,应该今年完成的新的作品,但是想法是去年的一个想法,因为梅花在中国传统文人画里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植物,它甚至代表了文人的一种特别的象征性的东西,像气节各个方面,包括青松,有意思的是同样的梅花,在社会主义时期,在我们的文艺作品里边同样也出现,而且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觉得这样很有意思,而且我也想从我个人的角度重新去体验梅花和我们的一种关系是什么样的。

  雅昌艺术网:这一次关于吕彭的策展理念,他希望从中国传统气质里边得到一些营养,用当代的方式做一个诠释,对他这种理念,您是不是认同?是怎样理解的,给我们讲一下?

  张晓刚:我理解的吕彭的这个展览的主题“溪山清远”其实不是说要我们简单地回到传统,也不是说要去简单地找一种中西结合的一个方式,我理解是其实他反复强调关于气质方面的一个学说,我觉得是中国的传统在我们的心目中或者在我们的血液中间你是没有办法回避的,

  尤其是做当代艺术的这一块,我觉得长期以来可能更多的是去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尤其我们在教育方面对中国传统的教育也是在当代艺术这一块是相对比较薄弱,作为我个人艺术家的经历,我都知道我们受西方的影响非常直接,

  我们身上有来种影响,到后来今天发现有三种影响同时存在,一个是西方的影响、一个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还有就是中国传统的影响,这三种文化的影响在我们身上同时并存,你是没有办法回避的,这个展览它提出了一个关于传统,关于传统我觉得我们在今天面临的一个新的比较复杂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还有没有可能迈出你新的一步,你对世界文化还有没有可能做贡献,你仅靠过去那样研究西方、甚至模仿西方或者说你山寨西方的东西,我想肯定是没有出路的,

  这个大家都有共识。我们新文化的出路在哪儿呢?很难用一个公式把它列出来,首先可能我们不能回避这几种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包括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想我理解吕彭的想法就是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或者再体验,我们有没有可能重新回到一种新的今天的,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也包含着西方文化的这么一种文化的状态里边,是这么一个感觉。

(责任编辑:张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