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选活动到学术品牌的路有多远路
2011-10-18 09:24:01 巩志明
——第十四国际摄影艺术评选特约观察员手记
我其实挺孤陋寡闻的,一直到我接受了本届国际影展 "特约观察员"的预约前,我基本就不知道这个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至于它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更是胸中无数了,答应后我做了几天其背景资料的研究和积累,可是真正到了丽水,坐到预备会议上时,我才知道,这个展览是要对"对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7298名摄影人投寄的72678幅摄影作品进行细致甄选",而且号称是"全球第二大摄影赛事",在投稿数量上仅次于大名鼎鼎的荷赛。
三天的观察员工作一晃而过,当时的激动和敏感已经随着平淡的日子渐渐消隐,快40天后再作盘点,留下的或者已经清晰而理性,或者越发模糊但是却真切,我将我的感受整理了下来。
一、 评比其实成了体力活儿,腰不行的人更不行
从72678幅摄影作品中要把442幅作品挑出来,这些作品又没有嘴巴没有手脚,自己不会自荐和诱惑评委,每幅作品的入选几率大约只有0.608%,把这说成是"大海捞针"那比喻有些过了,说数字谁都容易,可是具体要把这数字落实了,其实是很艰难的工作,主要是劳动量太大。
评委们在艰苦劳作,我们三个观察员成为了绝对的旁观者"游手好闲"。我是个一直都算不清账,可是又有数字癖的人,我又算了一笔账,11个评委的评选时间其实只有两天半,每天按照10个小时的工作时长算,也仅仅有25个小时,考虑到初选时的分组评选,提高了劳动效率,加个系数,时长也不会超过40个小时,也就是每小时要评选1800幅作品左右,那也就是每分钟30幅。老天呀,其实每幅作品的生死时速只有两秒钟,考虑到工作之间的衔接和准备,以及其他无法预计的时间,评委其实每幅作品的判断时间或许还没有两秒钟。当然,那些胜出的作品一定占据了更多的时间资源,有些可能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
我见证了整个评选的全过程。据悉,这是历届国际影展、甚至中国摄协历史上最为周详的评选之一:不仅类别细化,境内和境外也区分评判,更便于评委进行横向、纵向的多方位、全方面比对,统筹规划评选结果。评选的组织和准备都周详而高效,问题是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人力资源只能导致这样一个结果,虽然大家都在竭力去做!
二、 关于摄影评选的两点建议
因此,我想为摄影评选的这种“重体力劳动”减减负,让评委能解脱一些。有两个建议:
一、还是现行轨道上的评选,但是评委要提前做功课。可以把参选作品分成几个组,提前发给评委,让按照预设的比例个人初选,评委将个人初选结果提交,评委会工作组将之归类,将数据统计出来,之后评委集中后的评选仅仅是针对经过了初选各个评委重叠部分进行评选。这样的好处是,给所有的评委预留充足的初选时间,有个人反复权衡的机会,集中评选劳动量不会太大,仅仅是对初选胜出得分高的作品进行二次复评。
或许,公众会对评委在各地独自初选有监督的要求,可以考虑将所有评委的初选结果依照实名在线进行公布,集中复选时可以封闭信息,结果已经产生即时公示。
二、不是现行轨道上的评选,借用网络先让网友海选。将所有的参赛作品全部上网展示,请网友投票初选,专业评委仅对初选胜出的作品进行评选,结果一经产生,即时公示。海选的特点是可以调动公众的参与热情和借用民间的力量,而且以互动的形式运作,能扩大赛事的影响和规模。
这两个建议的核心都是“开门评选”,借用公众的资源和智慧,用互动促进公开、公正和公平。任何赛事只有公众参与,才可能真正地提升品牌价值,壮大社会辐射的效能,否则都是圈子文化,小打小闹,与普罗大众无涉。
细想想,荷赛没有开门评选过,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传播度呢,因为它是以内容传播理念,在年复一年的传播中积累了自己的文化,让公众渐渐关注,从而记忆的。
三、 那次高端论坛和那次专家讲座的印象
这次丽水评选也有个所谓高端论坛,据悉本届论坛与以往不同的是,还通过新浪网和腾讯网微博直播,与网友进行互动。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不用来现场,坐到电脑前就可以参加到论坛中,了解论坛内容。在论坛现场,摄影家们还回答了网友在微博上的提问。当时我在现场,给网友互动的时间只有论坛时间的不足五分之一,我感觉相当一部分时间被一些自说自话的发言者虚掷了。
中国式论坛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大量的发言者即没有PPT也没有发言稿,很多时候连一个发言提纲都没有,大量的时间就是在“个人定个人的调,个人吹个人的号”。无所谓观点,更谈不上交锋。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当代中外艺术摄影比较",我认为,60%的时间都没有切题,这是个比较遗憾的事情。
高端论坛是9月7日的事,8日晚是与会专家讲座,规定的是每位20分钟,超时又称为“中国式会议”最难根治的顽疾,弄得安排在后面的三位真正的老外评委(日本评委望月久,西班牙评委豪梅·巴迪亚·巴法力,马耳他评委凯文·卡沙)很不开心。从美籍华人评委靳宏伟开始讲座,我开始监督时间,并不断提醒,像个玩急了眼的孩子一样喊喊叫叫。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比较喜欢西班牙评委豪梅·巴迪亚·巴法力的讲座,他就是播放了两个西班牙摄影师的作品PPT,一个是酒吧里的乐手的专题,一个是夜晚的海滩和海洋。特别难得是在他坚持要播放背景音乐时,丽水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呈现了音乐,音影互动,真的是很享受。
四、 学术的源头在哪里,水又该怎么流?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举办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摄影展览活动。自198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4届,自2005年第十一届至2013年第十五届,连续五届由中摄协和丽水市共同举办。
我想一个持续了30年的赛事应该积累了一些文化和理念了,问题是怎么样让这些文化和理念让更多的人知晓,传播得更为广泛和深远。
像本次展览特设"幸福瞬间"主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荷赛的影像特点是什么?是"真实的苦难"。因为荷赛是新闻类摄影比赛,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和天灾人祸成为它给公众留下的核心印象也成为它的标签。我理解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核心应该是艺术,是世界各国摄影人对生活的不同的理解和不同表达,以及背后相同相通的人性诠释和表征。能不能在以后的征稿中都特设一个主题,而且所有这些主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而"反映生活感受,揭示人性美好"的母题。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有了这样核心主题,就可以不断散发温暖的人文情怀,从而使之渐渐"有灵有魂,丰盈可人"。
再者,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核心是艺术,不是新闻,所以不应该过多地在是否真实,影像是否PS 上纠缠和消耗,这次评选中,我观察到许多时间评委都在纠缠参赛作品是否PS?完全可以一心一意高举摄影艺术的旗帜,而且还可是为所有PS影像和数字合成影像打开绿色通道,让它们登堂入室,参与艺术殿堂的角逐。
一个赛事就是要广开言路,争鸣讨论,不断改革,不断修正,才能渐行渐远,影响日隆。
(责任编辑:詹晓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