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牌映射当下设计师不具备中华文化的表达能力?(附图)
2011-10-22 08:30:56 谢宇野 胡可
10月19日“上海宝贝”展览现场,陈幼坚感慨月份牌诸多细节可为现代设计所借鉴。
9月19日至12月27日,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AlanChan)在其创立的27画廊推出名为“上海宝贝”的20世纪初经典上海美女海报展览。此次展示的30多张月份牌皆为陈幼坚的私人收藏,其中有著名的广生行的珍惜月份牌,也有画有影后胡蝶的月份牌,还有或为男子“出镜”男扮女装的极为早期的月份牌。这些月份牌最初收购时价格平平,但现在随着数量的减少,有些则身价飞增。
“生活中的旧的不起眼的东西也可以给设计带来惊喜。”陈幼坚坦言,这些美女海报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平面设计,而应该是具有了某些设计元素的早期广告。这些商业广告和现代平面设计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呈现,同时传播功能却是一脉相承,值得当今设计学习。
旧上海月份牌背后蕴含扎实的文化底蕴和敬业态度
月份牌本是舶来品,清末民初开始出现,作为我国近代广告的一种,是西方敲开中国国门后,西风东渐的结果。月份牌多以旗袍美女为主角,在画幅一旁会有商品信息和月历。“其实作为商业广告,那时候的做法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陈幼坚认为,月份牌以美女为主角,极力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是作为商业设计一贯的准则;至于能否向观者传达需要的信息,则是当时和现在的设计都会关注的问题。
但除此之外,二者的差距也非常明显。
深圳平面设计师张达利认为,当时的月份牌主要突出的是其“装饰”功能,在结合西方油画色彩的特点上,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来。而且作为广告,它们不太强调“概念”,在内容上很少有隐喻的内容,表达较为直接。现代广告设计则更擅长采用“概念”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直来直去的表达方式。
深圳平面设计师黄立光则发现,月历牌的整体气氛和格调异常统一,他认为当时大众和从业者的审美共性的东西较容易把握,而不像今天,人们的选择很多,却越来越难把握大众的需求,“甚至大众这个概念都未必合适,因为很多兴趣已经分众化了。”
曾多次参与民国时期海报书籍等展览设计的韩湛宁,采访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广告行业工作过的老人。最让他感慨的是,那个时候广告公司和画师的敬业态度。
“当时国门刚开,新鲜的文化涌进来,很多画师和从业者都动力十足,工作时充满喜悦。”韩湛宁说,“接到任务后,他们想的是如何做好绘画,全力完成创作。但现在的设计师普遍有点急躁,希望立即做完拿钱。”
韩湛宁还指出,过去由于没有数码摄影以及电脑等技术,画师只能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去表现自己,某种程度上说,从业的门槛相对高一些,鲁迅、闻一多等也曾涉猎书籍海报设计,“总体而言,那个时代的从业者无论是技能还是背后的文化底蕴都非常突出。而不像现在,电脑技术提供了大量的便捷方式,会点技术的人都能尝试设计。”
传统断裂使得当下设计师找不准表达中华文化的感觉
最初的月份牌由西方人带入,他们也采用了完全西式的人物,宗教和风景,但这些完全得不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后来融合了东方色彩兼具西方特点的月历牌成为了最受人们欢迎的家庭装饰品和广告贴,彻底“打败”了完全西化的广告牌。月份牌在如何传承本土的传统文化方面对现代设计极具借鉴意义。
“全球一体化,各种传播互动媒体无处不在,让人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更多的东西,但要想做出色,还是需要有自己的修为,以及别忘记‘你从哪里来’这件事。”陈幼坚承认,自己在作品中向来坚持中西文化融合,并非刻意去学习,而是因为“本身生活在香港,很多传统的东西会一直有影响。”
但韩湛宁直言,谈论传统文化的继承,过去的从业者和现代平面设计师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过去的从业者们处于一个文化传承良好的时代,“他们平时的生活中就受到传统文化言传身教,生活的点滴都是浸在传统文化中,那种气韵和风度是长期培养起来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人们不仅仅遭遇不会背古体诗、不会写毛笔字、不认识繁体字等表面难题,还根本已经远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实我们之所以迷恋过去的月份牌、画片,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做工、画技,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现在设计师身上不具备的中华文化的表达能力。”韩湛宁说,“当然,要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感觉,不是四五十年可以轻而易举改变的,需要耐心和时间。”
温月份牌的故,手工设计模式或为当代设计赋予灵感
旧上海的月份牌多采用工笔画技术,结合粉画的方式一笔笔涂抹出来,很多现代设计师们都承认,正因如此,旧上海的月份牌有一种难得的亲和力和温馨感。
陈幼坚的很多作品也属手绘创作,他认为,在没有电脑的清末民初,普遍应用的手绘作品总是透着平易近人的感觉,而且画师用手一点一滴地去描绘,包含了很多内在的表达,这正是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对于那个时期的作品只能模仿,却很难传神的原因。
他也理解年轻人向往技术的现状,电脑图画处理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若没试过手工设计,年轻人可能要通过“长时间的经历才能体会技术和设计的关系”。
黄立光则感觉,手绘不同于电脑,不是那么制式化,而是存在更多的偶然性和个性,它可能会成为一种创新的尝试,由笔触展示从业者的修为、底蕴甚至情感,“如书法,就算是同一种书体,不同的人写韵味也各异。如果过多依赖技术,造成设计师对设计本身的投入和关注不够,也不可能达到期待的高度。”
月份牌的“字体”应是最值得当下设计借鉴的元素
陈幼坚指着月份牌中一位在上臂装饰着玉环的女子说:“这装束多时髦,都成了经典形象,现在很多外国人提起中国,他们脑海中出现的还是月份牌上穿着旗袍的上海女子。”他评价上世纪的前30年是一段极为辉煌的时期,月份牌上表现出的风格、表达的视角有着独特的魅力。模特们的肢体语言,以及朦胧的不对焦的画面感,都可以为现代设计所借鉴。
“字体”也是设计师们谈到旧上海月份牌时反复提及应该学习的元素。黄立光解释,当时的主题皆为美女和“美好生活”,真正可以区分不同风格的“变量”很少,而字体是其中之一,所以画师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来设计和研究字体的风格,并且当时,从业者的文字修为也要比现在突出,字体的设计自然出众。
张达利指出,现在很多中国本土的设计却看不到“汉字”,全球一体化和英语握有很强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导致此类倾向。对月份牌字体的研究,能够给现在的深圳以及中国设计师们提供很好的学习素材。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