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成像就像光合作用” 施纳贝尔摄影作品来沪展出

2011-10-28 07:58:34 朱洁树 早报见习记者 张新燕

所用宝丽来相机世界仅存6台

  朱利安·施纳贝尔 Julian Schnabel

  纽约现代绘画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绘画领域“新表现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1996年,施纳贝尔初执导筒,2007年凭借电影《潜水钟与蝴蝶》获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施纳贝尔创作于2001年的大幅绘画《Large Girl with No Eyes》面前,他在一个二手市场发现了原画,但是他用“有力迅速的画笔蒙住女孩的双眼”。

  好莱坞影星米基·洛克。不同于《摔跤手》里的硬汉形象,这张抓拍的照片流露出他虽“拥有强悍的外表,但心灵非常温柔,脆弱”。

  施纳贝尔用“20英寸×24英寸”宝丽来相机为自己和朋友拍的照片,其中下图是施纳贝尔和妻子的合影,上图是他和自己的爱犬。

  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作品可能是电影《潜水钟与蝴蝶》,不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以尺幅巨大的“盘子画”成为新表现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

  自2002年起,他以一台“20英寸×24英寸”的宝丽来相机跻身摄影家的行列。本月27日到12月8日,朱利安·施纳贝尔的宝丽来摄影展在外滩18画廊举行。

  宝丽来,自诞生伊始,便以其即时成像的便捷方式,成为人们记录日常生活的绝佳工具。本次展出的作品是施纳贝尔十年来用宝丽来相机拍摄的家人、宠物、朋友、工作室……演员米基·洛克、马克思·冯·西多,歌唱家多明戈,音乐家娄·里德等人都成了他的模特。

  本次展览策展人Petra Gilby-Hirtz在施纳贝尔的工作室里发掘出了这批影像,她相信它们并非仅仅只是供粉丝追捧的明星影集,她认为施纳贝尔对相机的运用展现了他在绘画、摄影和电影之间灵活游走的艺术生命。20英寸×24英寸(50厘米×60厘米)的巨幅尺寸体现了他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朱利安喜欢大的东西,就像他的盘子画一样。” Petra说。

  施纳贝尔告诉早报记者,绘画可以承载时间的流逝,不同时刻面对它,它所呈现的东西是不同的,而摄影在传统上只是某一时刻的记录,但“如果它能够脱离这种记录的本质,同样可以附着永恒的意义”。施纳贝尔如此诠释摄影和绘画之间关系。

  施纳贝尔评价自己的相机“就像个小型工厂”。这台1970年代出产的20英寸×24英寸老式宝丽来相机是一个传奇,世界上目前仅存6台,“每一台都是手工制作的,大概有200磅重,像个电冰箱那么大,搬运起来非常麻烦。”

  这台相机原来是为工作室内拍摄制作的,因此对光源要求非常高。但施纳贝尔经常会把相机搬到室外拍摄,还曾经把它带到不同的城市进行创作,“自然光下面工作经常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即便是拍摄更快速的黑白照片也一样。你得打败这个怪物。”因为这种和相机独特的厮磨缠斗过程,施纳贝尔的作品“永远蒙着一层雾气,像烟,像镜子,像一场快乐的事故”。

  施纳贝尔喜欢在相片上作画,同时,他也醉心于成像过程中看到的化学作用以及体验到的种种神秘感受,“这部机器的成像就像是光合作用。这照片有如此强烈的物理性质,表面像被化学物品沾染的上好的皮革。”照片在被拽出相机时边缘的撕线、色彩的溢出都让每张相片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性。

  展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肖像摄影作品,按照施纳贝尔的说法,这些或大或小的明星“因各自的理由进入我的世界。这些影像几乎是非常偶然拍到的,“他们留下影像各有自己的理由,不过归根结底,这都是关于信任——摄影是一件很亲密的事情。”

  施纳贝尔的宝丽来系列作品去年起就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巡回展出,本次来沪的是其一部分相对平凡的作品,不过现场摆放的画册向观众展示了更为丰富的宝丽来摄影师施纳贝尔。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