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校友吴国宝、段以建书画联展明日开幕
2011-10-28 09:12:52 未知
十年之约“墨海丹青”当代青年艺术家吴国宝\段以建书画联展暨作品集首发式29日将在常州博物馆举行。
吴国宝、段以建二人在十年前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这所大师、名家辈出的学府里得到了艺术的真传。对艺术朝思夜慕的追求,同窗生活让他们得以常年切磋技艺,涉猎东西方艺术;毕业后,他们从艺于北京多年,共访许多海内名家,拓胸怀,寻历祖国众多名胜古迹;痴心的努力加上出众的天赋,让他们得以艺事日进,才华勃发,日积硕果。吴国宝在书法艺术上钻研诸体,各有斩获,尤其他的正楷、小楷、行书、榜书,都具备了一定的个人风貌;段以建的山水、花鸟画不流俗,境界清远。他对中国画本质语言线条的掌控能力令人惊讶,近睹行云流水,远视形神具备,形、神、线同铸一体、各展神奇。真可谓已到宗炳所求的“畅神”的境界。
此次展出的作品个人风格明显,作品样式力求变化丰富,展厅布置雄浑大气,阳光而明快。作品以两人的近作为主,共展出约100幅,展览将持续至11月1日。
哥们老段
(朱圭铭 博士)
屈指算来,我和老段从认识到相知、相交,一转眼已将近二十年,这个时间相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来说,我们二人真的可以说是铁杆的哥们了!老段即将办画展出集子,我自欣然命笔写点文字。在我心中,一方面,为其多年来在艺术这块净土上潜心耕耘所收获的果实由衷地感到高兴,为其喝彩,另一方面,提笔之后似乎又不由得勾起了许多回忆,彼此这么多年来在成长道路上所共同经历的甘苦辛酸,恐怕也只有我们这些哥们之间才能相互体会吧!
我和老段都来自苏北农村,家境条件也都不怎么好。究于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初中毕业时,即遵从家人的意愿,没有直接选择读高中上大学,而是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普通师范学校,老段长我两届,是我的学长。或许是普通师范特殊的教育环境使然,或许是对人生前景的不满足,或许是我们都有一颗激情燃烧的心,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皆共同选择了另外一份精神家园开始耕耘,尝试着用艺术这把炫丽的火焰去点燃自己人生的另一个梦想。
怀揣艺术之梦,一九九七年金色的秋天,老段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国画专业,而我则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的书法篆刻专业。大学期间,由于对来之不易学习环境的珍惜,抑或是对艺术的极度热爱,老段在四年的学习中非常勤奋刻苦,国画、书法,工笔、写意,还有理论素养,样样不落,以优异成绩从南师毕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在南京读大学的几年,我和老段虽然不在同一个学校,但是彼此间交流学习却丝毫未受影响,反而更能在艺术上互通有无,互相鼓励,将在两个学校所学到的不同方法、观念放在一起探讨。我们的哥们感情,我们对艺术执著的信念,在那段快乐、单纯、艰苦,然又充满幻想的光辉岁月中再次得以巩固加深。
二零零五年夏天,我在研究生毕业后从南京到广州暨南大学工作,因而在很多时候,和老段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每有所感,亦皆一如既往相互交流勉励。这么多年来,老段在我心中,不管是对待生活还是艺术,始终都是个充满着无限快乐激情的人。老段为人真诚豁达,为艺亦然,所以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直抒胸臆的浪漫气象,他勤于思考,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从不人云亦云,而他的这些精神皆深深感染着我。辛卯春节,我与老段在老家得以小聚,酒后再次彻夜畅谈,并展纸泼墨,挥毫切磋,知其近年来艺术创作的诸多理念俱已打通。此实为一个艺术家成长过程中所必经之关隘,诚如习武之人须打通任督二脉。欣赏老段近年来的一些艺术作品,无论国画、书法,工笔、写意,巨制、小品,传统、现代,皆能进入一个比较自由之的自我之境,诚属不易,心中深为钦佩之余,也为他能够在艺术海洋里从容自由地驰骋而感到自豪。今夏我曾往游云南诸地,于丽江即兴偶得一首,诗云“千年茶马道,扬鞭起风尘,谁言雪山美,竟是同路人”,现不计工拙远寄老段,姑作此次画展之贺辞,也让我们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共勉吧!
(本文作者现为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助理)
1997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学习中国画、书法
2001年毕业后,就职于镇江文化局群艺馆,任美术干部
2005年,就职于常州建东学院,组建艺术系,后出任艺术系教研室主任
2008年,于北京访问学习、创作
现为职业画家,从事艺术专业创作
玄妙幽远 苦乐自知
(吴国宝自序)
余自髫龄即喜弄文翰,盖家风熏染耳。家父嗜书画,声闻乡里,余儿时日日绕膝,多得耳提面命之教,渐得涂抹之乐。家父每外出归,辄购书画类书遗余,拓余眼界……儿时情状,历历在目矣。
丁丑(1997年)秋,余负笈金陵,入南师大美院书法篆刻科。美院久负盛名,大师名家辈出,薪火绵延而不绝。于是眼界大开,方知昔日所学,多有谬误,为艺正途自此始。金陵四载,尉天池、马士达、周玉峰、王继安、常汉平、徐培晨诸先生循循善诱,剖源析理,于书史、书论,五体创作、国画创作多有所授,余等有幸得以叨陪鲤对,亲聆训炙,今有寸进,导源之功悉归诸先生也。甲申(2004年)秋,余问学燕园,受业于金开诚、王岳川、曾来德诸先生,燕园乃国中学界圣地,名家学者云集。余幸聆中外文学、美学、史学、哲学诸领域专家学者讲座,良有裨益。渐亦生志学之心。庚寅(2010年)秋,余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修博士业,受教于范曾先生。攻诗学、画论、中国画创作。先生博学多才,得侍先生,实吾幸也。
余习书初以兴趣、复而专攻,后涉文史、哲学,间习绘画;今修艺术学,以诗学、画论、中国画创作为专业,兴之所致,学亦随之。此概余艺途之大略也。
余学书不拘家派,上自商周、下逮明清及今世书家,真草隶篆皆择其好者而习之,不厚古,不薄今。纵习家派者,皆过程、手段,非目的也。知此方不囿于人,人为我资而非我为人役也。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余常以画意作书;以隶意、行意作楷;以篆意、隶意作行;以篆意、草意作隶,破书体之限,运自然之理归于书之本体,自然不肖似某家,纵有偶似某家者,亦余一时借资或暗合也。
余之所尚,盖以碑之厚运帖之灵,碑帖糅合而自然之书也。余以为:帖学历千年已然大观,风流所披,后人实难逾越,纵有超颖之士,亦难脱二王笼系,而多为拾惠之才。今之尚可求隙者,盖碑帖间耳。考之历代名手,余喜道州(何绍基)之天真烂漫,恣性率意;三原(于右任)之举重若轻,凝重不失灵动,随性而不失距步。斯二人,皆睿智之士,卓然大家。有志于碑帖之间者,不可忽之。
苦瓜和尚有言:“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人不能一出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余笃爱此语,常引为诫。作画如此,为书者能不慎欤?
书道玄妙幽远,苦乐自知,今择所作付梓,以求教于方家,倘得教诲,余愿足矣。仓促缀言,自述历程所好,不以自擂为务,惟乞与人坦诚相相言,如得知己,则幸莫大焉。是为序。
展览地点:
江苏常州博物馆一楼
展览时间:
2011年10月29日
2011年11月01日
开幕时间:
2011年10月29日
上午10点30分
1976年2月生于江苏沭阳,字三水,号三水堂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00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本科专业
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
2010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受业于范曾先生
专业方向:中国诗学、画论的研究及中国画创作
(责任编辑: 陈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