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五位中国艺术家 跻身全球艺术家拍卖

2011-10-28 10:01:11 未知

  曾梵志《面具系列1998第26号》

  去年,中国的拍卖和画廊销售总量达83亿美元,超越英国跻身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如仅计拍卖量,中国去年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拍卖市场。不少艺术市场观察家和拍卖行不禁发问,中国收藏家何时将眼光投向西方艺术家。《经济学家》近日的一篇文章指出:

  中国买家今年吸纳了不少高质量的西方作品。今年五月,在苏富比拍卖上,一毕加索的超级画迷以2140万美元买走了《Femmes lisant》,而此买家据说是一名中国人。今年七月,另一中国买家在佳士得以320万英镑(约500万美元)成功竞得了米开朗基罗的黑粉笔画。香港佳士得亚洲艺术主席Jonathan Stone预测,“中国买家将进入国际领域。”香港高古轩画廊的Nick Simunovic认为,东西方之间的艺术品位差距正在缩小。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买家不惜代价在全球搜罗沃霍尔、毕加索、甚至雷诺阿的作品。尽管一些人坚信,中国收藏家将步日本买家的后尘,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不以为然。苏富比亚洲主席Patti Wong近日指出,中国收藏家如新收藏家一般青睐于中国艺术家,就如同“所有的文化源于其艺术”。在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的同时,新收藏家和资深收藏家在短短三年内,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推向新的高度,而十年前最初开始培育这个市场的西方藏家的主导地位正逐渐褪去。市场高涨的需求将中国艺术界推波助澜至“第二个热潮”,并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的几年内将蓝筹艺术家作品的价位推向新高。

  作家兼艺评人Barbara Pollack接受法新社(AFP)采访表示,“中国收藏家根本上还是青睐于中国艺术”,而这一事实也在去年助推了五位中国艺术家在拍卖业绩上跃升于世界艺术家的前十榜单。根据Artprice的统计,在一百位世界顶级艺术家拍卖名单上,有45位中国的艺术家。尽管曾梵志、蔡国强及张晓刚等蓝筹艺术家的作品已在全球范围内有所知晓并被收藏,但大多数西方收藏家对这些顶级中国当代艺术家还是处于“未知”状态。Pollack表示,“有一些传统水墨画家在中国被熟知,但在西方几乎闻所未闻。”这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收藏家已不再期冀西方来主宰拍卖市场的趋势。

  中国艺术家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拍卖业绩,除了参加东方的艺博会外,他们也应邀参展于西方的艺博会。然而,据AFP报道,尽管来自亚洲、非洲及拉美的参加人数正越来越多,但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参与者还是西方艺博会的最大玩家。针对中国日益蓬勃的艺术市场,有些西方文章指出,“中国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受驱于浅薄的收藏家以"错误"的价格购买了"错误"的艺术品”,而Pollack却不以为然,她认为“去教(中国藏家)提升艺术品位的想法非常狭隘。”画廊负责人Pearl Lam近日接受《精日传媒》采访表示,中国藏家的“品位”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就如同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一样,往往是相同的因素在决定购买趋势: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像曾梵志和张晓刚这样的艺术家作品能达到那么高的价格,你只需了解中国的消费者行为他们喜欢名牌。这可能是他们提升自信的一种方式。无论是路易威登、迪奥,还是顶级艺术家的作品,都帮助他们避免了因“误买”带来的风险,他们不希望犯错误,这在国际上也是同样的现象。

  中国收藏家青睐于蓝筹艺术家的作品不仅是为了丰富他们的文化修养,也是出于一种价值投资需求。在通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之下,投资不稳定的房市和股市会有一定风险,而购买艺术品等另类投资方式能有效抵御通胀。

  Barbara Pollack指出,尽管许多西方人仍然认为中国艺术市场是一个区域性的现象,但中国收藏家在中国大陆、香港、甚至纽约拍卖市场的影响力意味着传统的市场观念正在被颠覆, “中国艺术市场只会继续增长。”

(责任编辑:詹宏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