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博物馆并非“免费开放”就完事

2011-11-07 10:16:05 肖阳

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关链接:

  中国博物馆与世界同行(组图)

  博物馆免费后还得有“戏”看

  国家将支持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

  博物馆免费适合中国但须改革机制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排名世界第二次于伦敦

  据报载,“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中央财政第一次大规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本文化产业的项目之一,每年中央财政专门投入20个亿。我国自2006年开始,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893家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对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率已经达到98%以上。接下来继续推行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的免费对公众开放。”

  免费,市民们自然是欢欣鼓舞。问题是,当公园和博物馆甚至民办博物馆等都免费之后,我们走进其中,到底能看到什么,体验什么,获得什么?

  近段时间走进博物馆,能享受到免费讲解服务的不多,更多的是展馆冰冰冷冷、工作人员冷冷冰冰的待遇居多。

  或许是我们太贪心,那么多公园、博物馆都实行免费了,还要对他们“指手划脚”;或许是我们太不知足,享受免费的同时,还要求公园里、博物馆里面的设施要齐备要充足,比如参观累了要有凳子坐,厕所要清洁卫生等等。

  在自省的同时我们也马上就理性起来,“免费是由国家、纳税人来保证博物馆等的运作经费”,那么,又有谁来保证观众在博物馆中参观的“内容”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呢?博物馆、美术馆、公园等是否能真正起到传递、传播文化的功能?还是就一味地打开“仓库”,让展品、藏品、文物等自生自灭呢?让观众自看自话呢?为什么不能打扮得如客厅、门脸一样齐整?

  就拿博物馆来说,多数是打开“仓库”,有时甚至连仓管人员都不见了。实际上,博物馆可以是市民们很好的老师,也是回忆最好的媒介。有一次到了镇海楼上的“广州博物馆”,当时走到一座“清代鎏金转鸭广钟”的时候,听到一位广州老街坊指着鎏金老钟说,“小的时候来看,准点还能看到有人物跳出来报时呢。”可见,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一座博物馆里面的文物跟街坊们对生活对城市的记忆是“捆绑”在一起的。刚好有工作人员经过介绍,“以前的确是每隔15分钟就会奏乐一次。”而如果没有如此生动的“旁白”,我们的确是容易错过了很多很多精彩。

  博物馆的解说或文字介绍不充分的话,形同虚设;就如打开仓库一样,只让大家“眼看手勿动”,看完之后也只能是大脑空空如也;如果将珍藏品如“客厅”一样展示,精心打扮亮相,那么观众的收益将大为不同。

  当然,肯定也有部分人士要责怪“观众的素质太差”了,公共物品的损耗太大。在博物馆的三大职能———收藏、研究和教育,在免费参观过程中,“教育”是唯一与游客息息相关的,如果一味地将“仓库”打开,无疑难以产生“教育”的最佳效果。兴趣是可以逐渐培养的,教育是可以润物细无声的,文明参观是可以潜移默化互相影响的,所以对于“参观者素质或文明”的论题,并非长久存在的问题,先从自身的改善做起才是关键。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周永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