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艺"薪火计划"吸引教师做科研
2011-11-14 09:12:26 未知
近日,南京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张丹丹一上完课,就与学生聊买专业书和最新演唱会视频资料的事。作为学校“薪火计划”的培养对象,她这2年可以从学校申请2万元钱,为流行音乐系的学生添置学习资料,让教与学都“走在流行的尖端”。
为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学院去年启动了“薪火计划”,学科骨干教师、专业骨干教师和课程骨干教师的培养人将分别获得3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培养资金,同时在职称评审、出国进修、奖项评定等方面享有优先推荐权。张丹丹就是首批58名青年教师之一,她曾获中国音乐奖的最高奖项——“金钟奖”。“薪火计划”实施后,张丹丹带领学生们积极参与学科钻研,不久前,她的一个学生也获得了该奖项。
“为了推动学科建设的广泛开展,调动教师积极性,我们要求二级学科酌情建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把广大教师吸引到科研平台上来。”学院副院长刘伟冬介绍说,学院先后成立了艺术学研究所、版画研究中心和巴赫研究中心等10多个科研机构,形成了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格局。“2006年,学院获得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推免权,2010年艺术学列入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名单,连续6年每年获得500万元的资助。”
今年,学院根据学科建设的发展形势,对全院的科研机构进行整合与调整,成立了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全院的10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都由其统一管理,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的仲呈祥教授出任研究院首任院长。研究院的用人机制更为灵活,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新模式。研究院还以科研合作、定期讲学、编外聘用等灵活方式,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13名成员中,已有4人在该校担任教职。
“学科建设的优劣成败,关键取决于人,取决于人才和人才团队。”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米如群说,用人机制的灵活,盘活了整个学科建设。自2006年以来,学院不断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参加学科建设的举措,加大对教师出版著作、论文发表、科研创作与艺术展演等的资助;教师平均每年出版著作都在60部以上,发表论文均在400篇以上;先后从海内外引进了40多名高层次的专家和教授,充实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今年4月,艺术学从一级学科正式升格为第13个独立的学科门类。8月,南京艺术学院一举获得了艺术门类下全部5个一级学科的博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实现“大满贯”的艺术院校。“学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和培育。建设学科,创新机制才能使其充满活力。”米如群说。
(责任编辑: 陈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