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朱万章:文人画同时也要强调笔墨功夫

2011-11-28 09:20:56 朱万章

  非文人所作之画能否算文人画?

  身份不重要 更重文人气质

  何谓“文人画”?近人陈师曾(1876—1923年)如是说:“就是画里面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专在画里面考究艺术上的工夫,必定是画之外有许多的文人的思想,看了一幅画,必定使人有无穷的感想,这作画的人必定是文人无疑了”。以这样的标准来考察当今文人画,似乎并非不二法门。

  这就很自然地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创作这幅画的人不是一个文人,而是一介武夫或别的什么人,那这幅画到底还算不算文人画?或一个文人,创作了一幅不具有文人趣味、而是具有工匠性质甚至更差的一幅画,那这幅画还算不算文人画?

  围绕着这个问题,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具有文人身份而画笔粗俗

  不是真正的文人

  所以在讨论文人画的时候,首先就涉及到作者的身份问题。

  一般说来,一个具有文人身份的人,大多数时候会在笔墨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文人意趣。在其画中,会出现很多专业画家所罕有的笔墨情趣,这种意趣就是苏轼评论王维画时所说的“画中有诗”。正是这种画中境界,成为历代文人画家心向往之的精神圣地。毫无疑问,这类文人所作此画,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如苏轼、黄公望、文征明、陈道复、郑板桥、张大千等人即是。

  另一方面,某些具有文人身份的人一出笔便无文人趣味,而是画工死板,意境低俗,最多只能归属到工匠画一类。这种情况,古往今来,并不鲜见。这类画,自然算不上文人画。所以有人便说,这类具有文人身份而画笔粗俗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文人。真正的文人是在不加任何修饰的状态下表现出内在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而归根结底,不在于作者是不是具有文人身份,而是本人是否具有文人的气质,是否将这种气质跃然纸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绘画本身。古代的不少画家,终身布衣,以靠卖画为生,但他们画中不乏内心的自省,笔下文人气十足,因而属标准的文人画,如元代的王冕、明末清初广东的彭睿壦、乾隆时期广东的黎简等;而当下不少专业画家,也有不少是有文人身份的,有的是美协的要员,有的是大学教授,但其绘画距古意甚远,更谈不上文人气息,因而即便功夫再如何精湛,与文人画的宗旨是有天壤之别的。

  强调文人趣味的同时

  不能忽视笔墨功夫

  接下来的问题是,画中具有了文人的趣味,但笔墨技巧是不是就不讲究了呢?是不是就可以以“意笔草草”、“笔简意绕”这样的提法来掩饰笨拙的基本功呢?我认为并非如此。古往今来,大凡真正的文人画,除了画中表现出典型的文人意趣外,无不笔墨精到,游刃有余的。如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虽然只是简短的几笔,但笔中所见的功夫,即使一根线条,一滴水墨,都能见其功底,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齐白石所画的一根芦苇或竹笋,仅仅简短的一笔,便可表现出不俗的气质,其功夫也不是普通画家所可模拟的。那种一味强调文人趣味而无笔墨功夫的绘画,终究还谈不上真正的文人画,最多只能算是文人笔戏而也。

  因而我们在讨论文人画的时候,既不必拘泥于画者的身份,也不能因强调文人趣味而忽视一定的笔墨技巧。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才可谈得上真正的文人画。

  名人论文人画

  “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

  ——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

  ——元代文人画代表人物倪云林

  “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以笔墨韵味代替造型原则。”

  ——明代文人画代表人物董其昌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